观后感大全

小孩不笨2观后感800字最新篇

“你最后一次称赞你的儿子是什么时候?”两分钟前?两小时前?还是两天前?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命题,可当有人告诉你,他们最后一次给自己小孩赞美的记忆停留在小孩两岁时,这是多么的难以置信,可这些事实就发生在我们周围……

小孩不笨2观后感--第1篇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这三句问句出现在影片一开始,叩问每一个人的心。也让我想起了曾经最初想找寻的那把走进可爱的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

《小孩不笨2》里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平凡却往往又更能触动我内心的那份感动。我为学谦花费了自己卡里所有的钱给父亲买剃须刀修电脑而感动;为杰利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学谦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感动;为了学谦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感动;为成才爸爸??一个不识字又残疾的男人对成才的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感动……

其实在整个情节里无论是成才的爸爸、学谦、杰利的父母、还是华文老师,每一个角色里都流淌着满满的爱,而也正因为这深沉的爱的名义让成才的爸爸对成才拳打脚踢以为那是最好的管教方法;让学谦、杰利的父母每天忙着工作赚钱,同时对两兄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让很敬业的华文老师总是带着一份焦虑责骂学生,也许孩子不够优秀,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给足够的舞台让他们表达,以至于离教育的幸福感越来越遥远……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一切只因为缺乏沟通,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从而让爱的表达方式偏离了正轨,进而迷失了那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一份带着赏识的沟通。

“其实这把钥匙一直都在大家的身上,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 我们经常都在鼓励和称赞下,跌倒了又站起来,当时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称赞和鼓励我们的话,在我们长大后,也慢慢变了,门也慢慢关了。”

这让我想起了偶然看过的一篇文章《心的第三道门》:我的心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开着的,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是关着的,爸妈总是不敲门就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我的心里,想进来就得先要钥匙,须用心来。因而带着一份赏识之心去沟通去打开他们心中那把锁、那扇门才是必要的。作为老师的我更懂得了如何珍惜这把钥匙??学会用放大镜来鼓励、赞美和欣赏孩子的优点。往往学生只需要老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就能使他们从软弱走向坚强,从懒散走向勤奋,从失败走向成功。“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就如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就如一座桥,能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之河,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工作第一年的第一节课上我记住了一个叫李小颖(化名)的女孩,她也许不算聪明甚至反应有点慢,但从最开始她回答问题时我都用心的关注她,鼓励她,她有什么学习生活上的心事会来找我沟通,在后来的每次单元测试卷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我同样感受到了她的努力。赏识就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而这股推动力的发生,是因为你简单的几个字,几句话,或许是你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改变了许多事,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是的,每个小孩的潜能都是无法估量的,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他们的潜能就可以更好的被激发出来。

所以我喜欢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画上一张笑脸,有时会写上“加油”!我觉得这样的评语能鼓励学生。这正如影片结尾杰利所说的“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

事实上需要鼓励的又何止是孩子,每个人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和欣赏。在孩子们的笔记本里曾经写着的一句话“我喜欢政治,因为您而喜欢”,何尝不是对我的一种真诚赞赏,07(2)班的一个叫赵小康(化名)的智力相对较弱的男生的一个祝福电话(我当时很好奇他怎么会有我的号码,他一句不经意的话传递着他的一份用心“老师我是以前悄悄在门卫室记下来的”)这些何尝不是一直鼓励着我工作两年多以来的每个日夜。

心理学家为威廉杰姆斯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寻寻觅觅的那把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一直都在那就是??赏识之匙。

小孩不笨2观后感--第2篇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电影《小孩不笨2》了,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观看,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第一次这样认真的记录每一个细节,第一次这么专注的写下每一句精彩的台词,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思考每一个画面背后的教育意义……太多的第一次让我对这部新加坡的电影有了重新的认识,对那种一直被我们强调却重未被重视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有了全新的解读。

影片以赏识教育贯穿始终,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演绎了父子之间,师生之间那种被尘封了多年的“爱”从禁锢到慢慢被打开的过程。在观影过程中,或许我们会不断的在埋怨这个家长怎么能这样教育小孩,这个老师怎么能这么刻薄的说话,可当整部影片落幕时,当一句句摘抄下来的台词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愧疚感顿时充斥了所有的思绪:

“现在的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好管教了,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一把钥匙,少看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了,有了这把钥匙,就容易沟通了.”

“如果有一个烂苹果,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呢?扔掉吗?好象有点浪费,也许还有能让它再一次成为好苹果的办法吧?那个办法就是:把烂的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还能吃,而且还是特别甜的。”

“你知道每个小孩子心里都住着谁吗?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有常被称赞的小孩子,他们心里的好孩子才不会被坏孩子藏起来。”

你爸爸太爱你了,可是你爸爸也太不会爱你了!田螺生子,为子死!”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影片中的一个个画面,一句句台词,一个个问题,如同一本本生动的教育理论,一声声尖锐的质问抛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不断的在回忆与学生生活的日子,不断的在质问自己:我给过孩子们多少的鼓励和称赞?自己是不是一个吝啬的老师?

现如今,一方面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展开,可另一方面,中考,高考评价方式在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重重压力,分数的高低依然是评价学生好坏和筛选学生的重要方式。这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往往把高分的孩子“供上天”,把低分的小孩“打入地”。这种恶性循环让现在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好的越来越好,差的只会越来越差。其实,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各不相同,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学习,成功的方式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条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孩子的特点来教育的话,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他们一样会取得成功的。影片中的成才,学习成绩差,但很喜欢武术。如果你一味地要求他学习好,他是很难达到的,反而常常打架,惹是生非。后来,老师看到了他的优点,让他学习武术,发掘了他的潜能,最后学有所成。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还记得北京的教师王君说过:她曾经仅仅是在一位学生的作文本上不经意的写了“我很欣赏你的文章”几个字,便使这位原来的学困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了作文尖子生。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9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小学阶段曾经号称是“四大天王”之一,重来不学习的他上了初中之后依然如此,在我的重压之下终于答应背诵一首古诗,可是连续三天都只背同一首,每天我都点他起来背诵,“很不错,能背书了,”“很好,昨天背的今天还记得,”“非常好,看来你每天都记得去复习,”这是我每天对他的评语,就这样,在第四天时,他很不好意思的开始背第二首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他把整本书里的古诗词全部背了下来,期考成绩也从原来的一二十分上升到了60多分。现在,他不仅经常利用课间与同学讨论问题,还成了我们班校门礼仪队的成员!学生的进步,家长的感谢让我感受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学会赞美学生,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其实掐指算算,孩子们和我们相处的时间也就是三年,27个月,810天,当孩子们离我们而去时,希望我们留给他们的不仅仅只是埋怨和责骂的回忆,把握每一次赞美的机会吧!毕竟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是啊,就像那首歌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还在等待,当教育方式已经沦田桑海,我们是否还会去爱。”其实我认为,教师不仅是个教育者,也是个慈善家,我们的工作是在行善,是在积德。人在做,天在看,孩子们不会忘记当初是你或许是不经意间的一声赞许、一个拥抱,才有了他们今天的鹰击长空,一飞冲天。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给孩子们一个微笑,他们会还你一份骄傲。

夜已深,我关上了电视,坐在床前,久久的回味着我与孩子们之间的那一份份快乐……

小孩不笨2观后感--第3篇

你知道孩子的心声吗?

你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

记得你最后一次称赞你的孩子是什么时候吗?

“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看过《小孩不笨2》的观众几乎都有同感。在新加坡,该片成为其史上票房排名第二的本土电影;在香港,又被教育部门推荐为父母与子女必看电影之一;在内地,受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主办方邀请在杭州作中国首映,看哭了不少家长。(是的,今天也把我给看哭了)

一部电影,让人感慨唏嘘是起码的,若是到了让观者自省的地步,那应该算是成功到“有意义”的地步了。怪不得《小孩不笨2》让香港当局下官令建议孩子、家长、教师齐齐观之。

小孩不笨,那谁笨?是那个叫Jerry的小男孩吗?刚入学就遭遇性问题,不笨才怪。就是亲个嘴,躺在一起,他女朋友肚子大了!他真诚地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问路人,到底女人的肚子是怎么大的。谁会正视小孩子这样的问题呢?自然是笑话不断。最让我感慨的是那位大肚子老师的回答。瞧她标准的表情变化表演:和蔼??惊讶??莫名其妙??有点恼怒??压着不耐敷衍几句……

小孩不笨,那个Jerry的哥哥笨吗?中学生,一表人才,酷爱blog。电影开场就是他在台上获奖的场面,可惜,台下的父母是“失望”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奖仅仅是爱好类的,与“学习”无关。无视孩子的兴趣(真天性),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小孩不笨,那个最终成为武术冠军的小孩笨吗?单亲而贫困的家庭、残疾而暴力的老爸,你指望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当仗义都变成缺点,唯一的人性光芒都变成问题少年的典型特征,矛盾的爆发??师生当堂武斗、兄弟校外抗暴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你说,到底谁笨?他的父亲就不必说了,是那个教育的标准形象“校长”吗?是那个文明的标准载体“教师”吗?是拒绝了他的全新加坡的学校吗?唯一不笨的是社会上的那群小混混。他们最聪明,赏识他能打,收编旗下,用其所长。

其实,我还是有点冷静的鉴赏力的。都说编剧是骗子,演员是疯子,观众是傻子。可以看穿编导的良苦用心。1.5小时的电影,想全方面表现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无一遗漏,穷人、富人;蓝领、白领;愚者、智者统统暴露在“鞭挞”刑台上。银幕上是小哥哥被鞭打屁股,银幕下是众观众被拷问责任。

电影要表达的意图很清楚: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于“沟通”!在于“赏识”!只要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师生之间、父子之间、路人之间、乃至冲突者之间,沟通了,赏识了,就可以避免矛盾,一切可以变得美好。就像那位老师改变了态度,孩子们就好了;校长改变了态度家长就乐了;被打劫的老太太改变了态度,警察带走的人就不一样……

看完电影,我上网查阅了些资料,原来在这电影之前还有同名电视剧《小孩不笨》同样也很精彩。最近京华出版社也出版了《小孩不笨》图书,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找来看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