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禁片《武训传》上了各大网站版面,憋着劲总算把该片上下两集看完,真是酸甜苦辣,感慨良多。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观看武训传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观看武训传观后感范文
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了《武训传》,这一部被禁了60年影片。
武训年轻时在外做工,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谎说3年工钱已支完。武训争辩,反被诬为“讹赖”,遭到毒打,气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30年间兴办义学三所,以供穷人孩子读书。光绪皇帝为嘉其迹,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为其建牌坊。
武训死后,人们对他的行动及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武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赞誉,他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蔡元培、黄炎培、邓初民、李公朴等民主人士,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要人,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张自忠等军界人物,梁启超、陶行知、郁达夫、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或撰文赞颂,或题辞纪念,或为以其为名的义学捐款。山东民众甚至称其为“武圣人”,足见武训在当时地位之高、影响之广。
可这样一个人,伟大领袖为什么要批判他呢!因为他是个软骨头,投降主义,不敢和统治阶级作斗争,污蔑农民起义,一味做苦行僧,奴颜婢膝,乞讨办义学,想通过教育来改变穷人孩子的命运,典型的改良主义!穷人通过教育来改变未来,可能吗?!绝无可能!革命!只有也只能通过革命,来推翻压迫在身上的三座大山,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哪个不是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呢?
伟大领袖檄文一出,一夜之间,“武圣人”变成了“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 ,文坛巨擘周扬更是把对《武训传》的批判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政治上反人民,思想上反历史,文学上反现实主义。”从此武训也从神坛走向地狱,死亦不得安宁,“破四旧”一声令下,“无限忠于”的革命小将们终于将之掘墓焚骨扬灰。
但是终究《武训传》它还是解禁了。武训的空冢也风风光光地又建起来了。穷人的孩子再也不要为上学犯愁了,而且只要想,个个都可以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从此不再受贪官恶霸的欺辱,人人都有尊严地生活在和谐的祖国。我想他老人家在九泉下也应该安息了吧。
篇二:观看武训传观后感范文
《武训传》总共有三个小时之久,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武训出身贫寒,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打一拳,一文钱。踢一脚,二文钱。”他爬在地上,有钱人的小孩骑在背上,牵着辨子走。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武训自己有数百亩地和巨额资金,他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劝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说实话看完影片,我内心并没掀起巨大的波澜,只是感觉武训的行为很感动,当年的表现方式甚至还有点显得可笑,不大适合今天快节奏的欣赏习惯,“很平常的一部影片的”,我想,随即我就利用网络搜索了一下影片,原来《武训传》在播出后“永远都不享有纯粹的文艺评价,而紧紧的和政治发生了关系”,使我唏嘘不已。为什么行乞办学的千古奇丐武训会被批判,而《武训传》会成为禁片呢?
《武训传》的批判被视为新中国“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发端(《中国电影百年》语)。早先国内放映的时候,可以算是好评如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好评如潮”,才更为突显其显现出的政治问题的“严重性”。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应该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随后而来,掀起了批判风潮,从电影摄制人员扩到到整个文艺界,从具体的“武训评价”到抽象的阶级立场,终于成为政治性的运动。批判《武训传》的社论,其首要的观点,认为武训“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武训传》中的主演赵丹也将武训的乞讨办义学的无私与执着精神演得淋漓尽致,一个现代大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却遭受厄运。
在我脑海里,这部影片教育意味浓厚。武训不要牌坊和黄马褂,在受赏的时候装疯卖傻,绝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和奴颜婢膝,在片中武训从来没有用过一句四书五经上的话,听到孩子解释“学而优则仕”就立刻怔住了,这哪里是“狂热宣传封建文化”呢?其实历史是公正的,现在看来我们的社会是不是缺少了武训精神呢?1950年,《武训传》摄制完成,推向市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而爱国将领冯玉祥称颂武训是“千古奇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短诗《武训颂》对武训的一生做了概括,诗中这样说:“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赵丹与武训都见到了天日,还其艺术家与平民教育家的盛誉,这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幸运,是历史的必然。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不断的成长,在现代的大学里面不断的汲取知识,也使得我的行善之心不断增强,还记得年前前往湖南湘西,当看到孩子们那简陋的学习条件,顿生怜悯之心,心中升起一股山区支教的情怀,但我当时做的只能是给他们买一些铅笔之类的东西送给他们。当我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感到自己做的很有意义,很满足、也很快乐,自己的爱心得到了绽放。想到自己生于胜利油田,长于油田,早已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根本不识人间疾苦,每当我听到看到有人说:“中国还有很多山区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上不起学”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一股不可思议的表现的,难道这是真的吗?每想到此,我都会感到羞耻。不过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至少我现在对生活的艰辛有所了解。对比武训为了兴学事业而努力,被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中国教育事业的楷模”的高深情怀,自然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当我们看到被帮助的人因你而变的快乐的时候,我们应该由衷的感到高兴,放假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山区感受那种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他们一起爬树、一起玩陀螺、一起扔鸡头、一起滚铁环、一起玩泥巴、一起抓螃蟹、一起捉泥鳅,也许他们的生活贫困,但是他们的快乐是真的,而这时候我们也会收获自己的快乐。
总之,观看完《武训传》,了解了武训的一生之后,我深受感动,也深受鼓舞,想到武训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依然那样执着,而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今天这样优越的年代,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拓宽知识面和完善知识结构,锻炼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思想意识,增强认知问题的宽度,努力学习,集聚能量,以后为社会多做贡献。
篇三:观看武训传观后感范文
今天我们五年级的学生观看了《武训传》,他是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武训五岁死了爹,七岁死了娘。一声低见卑微,很少有人看的起他。而他去用了自己的大半生去讨饭盖学校。他所吃的苦受的罪不是一般人能所忍受的。他将常受地主恶霸的欺负很可怜。有一年21岁的武训开始行乞集资。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将讨得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而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边吃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在行乞的同时,他还拣收破烂、绩麻缠线,边绩麻边唱道:“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他还经常给人打短工,并随时编出歌谣唱给主人听。当给人家推磨拉碾时,就学着牲口的叫声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垫磨道。”另外,他还为人做媒红,当邮差,以获谢礼;表演竖鼎、打车轮、学蝎子爬、给人做马骑等,甚至吃蛇蝎、吞砖瓦,以取赏钱;将自己的发辫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以兑换金钱和招徕施舍。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