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三篇【优秀】

 《霸王别姬》放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文革时代前中后。影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着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透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路。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影片《霸王别姬》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程蝶衣从小依赖师兄段小楼,这种依赖从一开始的师兄弟之情慢慢的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段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段小楼与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段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文革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都说张国荣演绎的程蝶衣是一个爱上自己师兄的同性恋,但我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爱上楚霸王的虞姬。相对而言,程蝶衣的师哥段小楼却远远没有程蝶衣这样投入,虽然他演的是楚霸王,平时生活中也有楚霸王的影子,但是他的骨子里是懦弱的,他学楚霸王,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所以程蝶衣的感情注定是没结果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虞姬,但是他遇到的楚霸王不是真正的楚霸王。在他的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他饰演虞姬时真正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戏里戏外不分,疯狂地、依恋着霸王、依恋着虞姬、依恋着京剧。痴迷的在戏里,痴迷在现实之外,虽然也曾因为他是角儿而看似表面风光过一阵,也曾受张公公,袁四爷,青木等人器重过,但却由于他对戏过度的痴迷,颓废到忘掉了现实的自我,铸造了一种飘忽、游离、无奈的凄美人生。

我知道蝶衣在戏台上越是唱的婉转动人,在戏台下越是寂寞痛苦得不能自己。没有人尝试过走进他的干涸的内心,也没有没有人能够走进他痴迷的内心。沉沦不是程蝶衣的初衷,为了麻醉支离破碎的心,他曾经依赖抽大烟,烟雾缭绕的时候烧掉给娘的家信,抽呀烧呀,反正他也分不清哪出是戏哪出是生活,反正他的生活也被糟蹋的不成模样了。

戏里的虞姬是要死的,这是历史事实。而身为戏中人的虞姬,他也不得不爱,不得不死。因为他把自己当成是虞姬,他要为霸王而死,为他从一而终而死。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虞姬的身份,是他的名,是他的命,是他的结局。

在这部影片里我看到了历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刚刚适应一种生活就要马上适应下一种生活,那是的人活的有激情,想得开。他们吃过太多的苦,不像现在的我们,自以为就业难、买房难、结婚难是莫大的苦难,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生命线上挣扎过吧。我看到了艺术。不疯魔,不成活。我回想自己练文笔和口才时的确是下了苦功夫的。无论写作占用了我多少准备工作的时间,无论家里怎样反对,我都坚持。无论口才使我招来多少祸事,我都拒绝做一个沉默寡言,玩深沉的人,我喜欢说话,言多必失就言多必失,我活着就是要大声地说出我对生活的不满,我活着就是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程蝶衣在法庭上坚持青木是懂戏的,在建国时坚持现代京剧不是京剧,我知道艺术使人高尚,像小四那样的中山狼比起菊仙这样的义妓尚且差了太远,又怎么配演虞姬!我看到了世俗。世俗总是会给随波逐流者以最大的实惠,给特例独行者以最大的限制。

我本人认为,拍马屁并不可耻、势利眼也可以原谅、我所不能容忍的,是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世俗往往容易被欺世盗名者玩弄于鼓掌之中,世俗往往会把那些真正关心他们,想拯救他们的人置于死地。但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做一个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拼命往上爬的没有信仰的人,我始终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坚信无论经过多少黑暗与苦难,那传说了无数次,忽悠了无数回,却始终未见的太平盛世,终会到来。我看到了英雄。

段小楼年轻时一身英雄气概,却在文革时同时背叛了两个最爱自己的人,我看到了一个英雄对信仰的背叛,从此他只能以一个窝囊的老人的形象出现。袁世卿在我看来却是个真英雄,对世俗的的威慑力,对艺术的执着,对死亡的从容,令人震撼。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顶天立地的男人突然变成了孬种,而袁四爷如果活到那时,仍然是一个坚持自己步调的真霸王。真正的英雄会恐惧,会因为恐惧而没有做应该做的事,但不会出于恐惧而去做不该做的事。

相信在文革批斗的那场戏让所有的观众都震撼了,这场戏不仅将故事急剧地推向一个高潮,更将三个人物最本质的内在挖掘出来,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个原本豪气冲天的霸王不仅在众人前跪地求饶,还揭发程蝶衣,喊着要与菊仙划清界限。最具讽刺的是他还操着一副唱戏的架势,那些恶毒的揭发词好象唱词从他的口中倾泻而出。对于蝶衣和菊仙,这真像是一场噩梦,他们竟然是这样被共同热爱的男人背叛了!菊仙因为一直坚持的东西被颠覆而悬梁自尽。造成这一幕悲剧的就是段小楼后来形成的世故软弱的人格。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真是过分的渺小,面对命运的摧残,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程蝶衣是这样,段小楼是这样,菊仙也是这样,就连精明的袁世卿也是这样。当十年浩劫终于过去,段程二人再度同台演出《霸王别姬》,然而终是年华老去,不复当年神韵。蝶衣一生追求艺术,与世无争,无奈造化弄人,唏嘘不已。霸王已老,戏该落幕了。虞姬在戏中拔剑自尽,蝶衣的生命也随之殒没。可怜一个柔弱之人,受尽百般苦楚,然而他最后的一幕却是何其决绝,可悲可叹。

篇二: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霸王别姬》展现的是中国一个个真实的年代,讲述了从民国初期,横跨了国民党时期,抗战,解放,文革,平反等一系列历史,包括人们生活状态,京剧文化,这对中国的那些年代是一个很好的复现。在不到三小时的影片里,观众感受到这段期间内政权交替的频繁。片中程蝶衣和段小楼二人也渡过了风风雨雨。此片借助人物的命运,以小见大,窥视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影片中存在日本侵略我中华那一段时期的剧情,而且日本都邀请了戏中的主角去给他们唱戏,可见日本人也喜欢我国的京剧艺术。但剧中,程蝶衣去为日本人唱了留下了骂名。《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是个悲剧人物,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他,理解他对这种艺术的痴迷程度,他给日本人唱戏不是为了献媚,而是希望通过外族人将这种京剧艺术传播出去,并且不希望这种艺术衰落,这方面,他和《梅兰芳》中的邱如白又有相似之处。在他们的眼里,唱戏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气,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爱好兴趣,从而上升到痴迷,为之献身。也许就因为这些人,京剧文化艺术,在当时那动荡年代也能如此盛行。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京戏,实际上是献身于京戏《霸王别姬》所代表的永恒的中国文化精神。

这部电影把我们的人生宏观融入到时代的大变迁上,又微细到一个演员的爱恨情仇中,从而敲击我们对社会对爱情对人生对一切真实与虚假的的思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对程蝶衣和段小楼他们的摧残,我想这实则对中华当时优秀文化的摧残。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很多东西,对中国的文化也是一种打击。由此而知,我们的生活都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

剧中程蝶衣的形象所表达的精神在今天也仍有意义,这其实就是一种坚韧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是奉献给学术,奉献给艺术,还是奉献给人民,这都需要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也始终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两手抓,而且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在努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正在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这是一场以上层为主导进行的改革。建立完善新的政治法律制度,就必定要有在背后支撑这制度的价值理念,我们现在的价值理念是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其实就是要符合人民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人性本善的“仁”的法则,就是自然法的法则,这其实与中国传统儒家以及西方文化都相通。这些价值理念,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经济,什么是最符合人性的制度。

篇三: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看完了张国荣的<<霸王别姬>>的我,一时半刻真的是很难接受的,太悲凉了。让人郁郁不能止。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确是看得让我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又很想看下去,想知道到底是讲什么的,程蝶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真有程蝶衣,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生,我要如何去接受。从小被抛弃,挨打苦练,学成受辱,兄弟离叛……而他当时想的却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个想法在现在看来很是平常,但在日本侵华之时,桀骜不驯的他只有碰壁受辱。新中国,那个时候的新中国给他的,是摧残,加上师兄的背叛反目,满目疮痍,他是如何活下来的?最后的死又是一次决绝的心灵告白。观他一生,不忍回想。

那个时代,不是一个执着于艺术的人该出生的年代,他是时代的祭品.人性的祭品。其实说真的,对于这个电影,我真的不能说自己是完全透彻地了解他真正深沉里面的意思。再深的悲,让我承受不了。我想以后不会有程蝶衣的悲剧了,起码时代过去了,说不准的只有人性了。让世界永远祥和安宁吧。

程蝶衣是不容于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也容不下他,但他并非完全孤立,他永远有一个敌人,也有一个知己。这个敌人与知己是同一个人,那就是菊仙。菊仙,其实是一个母性的形象。

这部电影真的不忍心再看第二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