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关于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范文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1)

本片讲述一个出生在明尼苏达州平凡家庭中的可爱小女孩莱莉,她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脑海中保存着无数美好甜蜜的回忆。当然这些记忆还同几个莱莉未曾谋面的伙伴息息相关,他们就是人类的五种主要情绪。其中乐乐作为团队的领导,协同其他伙伴致力于为小主人营造更多美好的珍贵回忆。

某天,莱莉随同父母搬到了旧金山,肮脏而令人恐惧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都让莱莉无所适从,她的负面情绪逐渐累积,内心美好的世界渐渐崩塌。快乐越来越难以控制,取而代之的悲伤险些占据主导。乐乐总希望能够再次主导小女孩的大脑,于是就开始了一场冒险。

在冒险中,因为忧忧和乐乐的缺失,怕怕,怒怒和厌厌掌握了了莱利的情绪,他们想让莱利变得快乐,可是却使莱利失去了友谊岛,搞怪岛和家庭岛,负面情绪占据了莱利的全部,情绪指挥中心一片混乱。而另一边的乐乐和忧忧也在想方设法的回指挥部。在途中她们遇到了莱利的儿时的幻想玩伴冰棒,而冰棒因为莱利可能永远也不会想起它而难过,乐乐想要安慰它却怎么都没用,而一直被认为在指挥部没有任何作用的忧忧只用了三言两语就使冰棒不再难过。这使得乐乐明白任何情绪都有她的作用。

在生活的道路上,没什么是一帆风顺。该开心时开心;该难过时难过;该讨厌时讨厌;该愤怒时愤怒;该害怕时害怕,没什么好隐藏的,做最真的自己,率性而活,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似乎还是那么的无忧无虑,浪漫天真。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多了不少烦心事。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不见了那个快乐的自己,那时的我就如同11岁的莱利一样为此烦恼。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努力的想要长大。

为了保留那个曾经快乐的自己,我做了许多尝试。比如那时处于青春期很敏感的我,每次调皮捣蛋后,爸妈对我严厉的说教都莫名的使我的相当委屈,可在面上我却又假装毫不在乎。又比如考试考糟了,心里很难过。但毕竟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比较好强而爱面子的,面对同学们的鄙视,我假装满脸不屑,趾高气昂的大声告诉她们,学习好有什么用。回到家里又免不了爸妈忧虑而愤怒的问责,我就假装嬉皮笑脸。其实当时我多想抱着爸妈哭一场,可是我没有。那时的我真可谓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在青春期傲娇又倔强的小女孩形象,但或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可这宁静并没有持续多久。犹记得在一个阳光刺的我睁不开眼的早晨,我带好面具,像往常一样整理好笑脸,继续假装当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快乐女汉子。可是以往的压抑使我相当的难受,当我排在长长的打饭队伍中时,我很烦躁。直到我前面的同学后退时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脚,我知道我爆发了,就如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的莱利一样,我和那个同学狠狠地干了一架。打完之后我知道我完了,那同学都已经道歉了,我为什么还这么蛮不讲理呢?其实我早已后悔了,只是以往的压抑使我迫切的想要一个发泄的借口而已。

在办公室里,我强忍着不哭。直到爸妈出现,我的眼泪不可抑制的落下,我抱着他们一直哭,似乎哭尽了所有的委屈,此刻的我前所未有的轻松,前所未有的愉悦。

少年时的别扭总是那么记忆犹新,我的经历就像莱利头脑中的乐乐一样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莱利开心,然而成长怎么可能没有悲伤,愤怒,厌恶与害怕。正如同影片的结局一样,头脑指挥部因为乐乐和忧忧的回归而正常运转,被其它同伴认为没什么作用的忧忧使莱利从回明尼苏达州的班车上下来,因为悲伤让莱利懂得了思念。

回顾《头脑特工队》中角色的设定,乐乐是快乐情绪大臣;忧忧是悲伤情绪大臣、脱胎于一滴眼泪,经常没有好的心情;怒怒是愤怒情绪大臣、是一团火焰;厌厌是厌恶情绪大臣、细心智慧大臣总是为莱莉着想,可是造型则是一个西兰花,小女孩莱莉最讨厌的食物;怕怕是恐惧情绪大臣。影片虽是虚拟的但却又那么的现实。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的五个小人,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性格,别试图用一种情绪控制另一种情绪,有时这样不仅使自己痛苦而且对身边的人也是一种变相伤害。

成长总是充满烦恼,感谢那个努力长大的自己,感谢生活的挫折,让我们做最真的自己,敢爱敢恨直面生活。

头脑特工队优秀观后感(2)

尽管这是一部带有明显主流风格的动画影片,以儿童为主要的消费对象,具有相对固定模式和文化内涵。但是依然可以看出皮克斯在有意与东家迪斯尼的影片保持距离。

与迪斯尼的大部分影片不同,没有改编经典故事,《头脑特工队》作为一个网友原创投递的故事,相对来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经典为人所熟知,更易为人接受,票房相对更加稳定。而网友原创投递剧情则没有这样的保证。但是,《头脑特工队》的剧情真是赞的没话说,脑洞大开,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令人眼前一亮。天哪,他们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尽管美国主流动画片在造型上总的来说走的还是“甜美”路线,然而《头脑特工队》却并没有走这条路线,主角并不是美女帅哥的造型,而是五个造型各异却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主流动画片中,皮克斯显然刻意地同迪斯尼的“美丽”风格保持距离。

在结构上,迪斯尼的动画通常的结构方式是一种歌舞剧的方式,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影片的娱乐性。人物的动作节奏化,使叙事的场面能够同音乐匹配。例如《冰雪奇缘》中艾尔莎出走时那首着名的《Let it go》,脍炙人口。诸如此类,在迪斯尼动画中比比皆是。然而在《头脑特工队》中,却并没有出现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非要说的话,电影院造梦那一段算是有一点舞台表演形式吧。我觉得,正是皮克斯梦工厂等诸如此类的动画人的努力,使得美国主流动画在形式上更加趋于多元化。

《头脑特工队》毕竟是一部美国主流动画,高额的投入必然需要票房的稳定回报。在很多方面还是遵循着美国主流动画电影的准则。大团圆的结局必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剧中小女孩莱娜头脑中的乐乐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大脑控制中心,忧忧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莱娜最终也并没有离家出走,回到家中,在搬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中,完成了一次蜕变,从而步入青春期,告别了孩童时代。影片向我们传达了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种种,快乐,忧伤,愤怒,恐惧,厌恶,这些情感共同铺就了我们成长的道路 ,苦辣酸甜,缺一不可,这就是成长。正如影片当中,莱娜的记忆球最后变为各种情绪共同组成一般。和传统迪斯尼动画不同,《头脑特工队》中没有正派与反派的对立,没有王子救公主,没有正义与善良战胜邪恶和贪婪。主角们所面对的挑战,是他们自身,是成长本身。没有正派与反派的对立,不代表没有戏剧性。当怕怕、厌厌等人在没有乐乐的情况下而手足无措,友谊岛、冰球岛等逐渐崩塌,莱娜的离家出走,乐乐的 回归之路越来越紧迫,影片的紧张感也逐渐被调动起来,足以掀起一场调动观众情感的高潮。

在搞笑贯穿与影片各处的同时,皮克斯也不忘调动其他感情。当莱娜童年时幻象出来的玩伴牺牲自己来帮助乐乐逃出记忆垃圾场,令人眼角不禁滑过一丝泪。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各种各样情感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了很多,在得到与失之间,不知不觉,我们就长大了。这种情感的暗示显然是观影过程中的孩子们所不能体会到的,只有经历了成长种种的成年人,在冰棒自我牺牲之时,才会切身体会,动容,感慨。一般认为,主流动画的对象是儿童。这显然不错,儿童们都喜欢动画片。但是,主流动画在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对象是那些在社会上扮演着家长角色的成年人。没有家长的许可和陪同,没有他们经济上的付出,绝大部分儿童是没有可能接触到动画电影,更不用说自己选择电影作品了。所以说,儿童作为动画电影的对象仅仅是一种社会表象,主流动画电影的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群体,而是以成人为背景的儿童群体。所以迪斯尼也好,皮克斯也罢,他们的作品总会如此老少咸宜,孩子们在开的开心的同时,成人们也同样可以被动画所吸引。我想,这一点,是值得国人们深思的,这样才会在将来的一天,我们的动画市场才不会被低幼动画所充斥。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讲述成长的美国主流动画。闲暇之余,不妨影院坐坐,看看我们大脑中的世界!哈哈,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写这些文字的同时,我脑袋里那五个小人在做些什么呢?你脑袋里那五个小人在做什么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