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精选

【篇一:《末代皇帝》观后感:自我的囚徒】

电影《末代皇帝》,史诗影片,获得1987年奥斯卡金奖。

听叽里咕噜的英语述说泛黄的中国故事,有种古怪的感觉。看完末代皇帝,心生凄凉。当然,游鱼没有资格去怜悯末代皇帝。游鱼只是从一个皇帝的身上听到历史的长叹,看到命运的恶作剧。

有些评论说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史诗影片?游鱼认为,在讲究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所有的导演都是不敢拍末代皇帝的。即使拍出来,也成为政治的解读,而不是人性的解剖。

欣赏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对溥仪充满同情,导演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导演曾经说:“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溥仪充满悲剧感的,仅仅末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

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

后人评价溥仪时候,用得最多的一词就是“傀儡”。不过,游鱼觉得,溥仪更象是个“囚徒”!他是最尊贵的囚徒。

溥仪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啊就是高墙,在宫内,一生下来是王府,三岁就进宫当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墙,紫禁城的高墙。

但是紫禁城的高墙,仅仅束缚了溥仪的身体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皇权意识却筑起围困他一生的高墙。正是这种自我围困,使得溥仪答应日本人去做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这样的自我围困,不仅没有满足溥仪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毁了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溥仪的一生,是自我囚徒的一生。

电影最后,溥仪独自登上太和殿,告诉在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50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游鱼看到这里,突然觉得,溥仪就是那只蝈蝈,本该在原野里,却被圈养在笼子里。蝈蝈是人的玩物,而溥仪是历史的玩物。

在电影中,溥仪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难以诠释的符号,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傀儡,历史的玩物。

【篇二:《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个电影写一份完整的文章,因为这个电影却绝不同于以往,尤其在中国人的眼里。

中国人的清朝,却是意大利导演拍摄的意大利电影,这横竖都有点讽刺,抛开这方面不讲,如果只讲电影本身的话,我认为,还是外国导演能拍好。电影非常尖锐的在最后讲到了人们在大街上高喊“毛主席万岁”,其实“吾皇万岁”和“毛主席万岁”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电影里提到《紫禁城的黄昏》这本书,在我粗略查看过后,恍然发现,溥仪的太傅:庄士敦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外籍的皇帝的老师,他在近百年前所着的书,在今天看来,仍是那么的正确,他在书中说到赞成当时的中国并不应急于创建民主国家,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一步一步改革引导人民思想顿悟,最后开展共产民主。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心智未开,共和意义不大。这是他的原话。

我想我们也该注意到一些东西了,鲁迅先生在很久以前其实已经注意到了,中国人的麻木,那是令人发指的麻木,如果有人不服,那就请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呐喊》吧,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说说现在,大街上的扶老太太的问题,之前报道的招远麦当劳的凶杀案,我想问一下中国13近14亿如此庞大的人群们,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你们为什么会麻木到连一个女人在你面前被活生生捅死却不为之。这就是我们100年后的国家,人民依然麻木不仁。

我们这个民族确实有5000年的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正是我们的可悲之处,一个有5000年文化的民族,是如何把屈原宁死不屈,勾践卧薪尝胆,等那数也数不清的正直善良的优点一点一点丢掉的?问题考虑到这似乎也快得出答案了,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上千年,在千年的历程中,它逐渐的腐 败,变质,生锈,那些顽固不可化的传统思想,正是腐 败了的儒家思想的产物。

“明君情节”便是儒家思想内容之一,

中国人的“明君情结”自古有之,甚至到今天都未全消散,倘不信的话可以从一些红色歌曲中找找它的影子。所以,庄士敦的言论虽不中听,却是实情。为什么会说到明君情节呢?那还是人民麻木的本质,我们中国人到现在也并不关心到底是何国体,政体,国家决策从未关心过,国家法律从未遵守过,就比如开车堵车时要依次同行,却非要有人插队一样,不注重规则,不注重道德,却指望有一明君给你把问题都解决了,真是天方夜谭!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让中国人拍这电影,若是内陆人拍,不要说7个奖了,1个奖你都捧不回来,这就是中国社会,麻木与劣根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只有作为旁观者的外国人,才能看清楚。

【篇三:《末代皇帝》观后感】

《末代皇帝》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和传统的“史实”和“传说”都无关,认为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溥仪的一生,被历史牵绊着的,就是这个万年皇帝。溥仪充满悲剧感的,仅仅末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甚至比起我们,他显得是那么的悲惨。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紫禁城的高墙束缚了傅仪的身体自由,也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只是曾经最孤独的孩子,后来最孤独的皇帝,最后是最孤独的老人。他注定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属于历史。

我们,没有傅仪一样的身份束缚,没有傅仪一样所属年代的捆绑,我们是幸运的。拥有的幸运经不起我们的挥霍,人生几十年,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坚定的意志,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人生不能虚度,自己要对得起自己。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走弯路,但经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反思人生的得与失,这是很有必要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以后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使自己这只人生的小船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航线,更不会葬身生活的大海,沿着人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进,谱写我们灿烂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