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一
《开学第一课》的第一节课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在这节课上,撒贝宁带着一个仿制的甲骨上台,讲述中国汉字强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不少小朋友现场认了出来。撒贝宁说,这个字穿越了三千多年历史,到今天依然能够认出来。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流传演变记录着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
他请上了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王教授现场演示了“正”、“直”两个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离轨就是正,目不斜视就是直。汉字造字的意图告诉我们:看清道路,奔向目标。这是古人的思想,也完全符合我们今天的精神。
课堂小结:
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出去”,并且在世界上非常流行,这就是我们的骄傲所在。
《2017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二
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家国理想,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鉴古知今……今年《开学第一课》将关注的目光对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最大的一个热词。今年的主题,注重让传统文化和当下发生关联,而不是放在博物馆里成为仅仅能欣赏、背诵的对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他们身边,依然会影响他们当下的生活。”
为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为党的十九 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也以篇章的形式分成了五节“课”,分别是: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多角度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
《2017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观后感三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武术振奋着自强的民族精神,文学承载着理想与情感,围棋蕴藏着智慧的密码。它们都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它们在岁月流转中,在“走出去”和别的文化进行的交流中,焕发出了持久的光芒。
这节课的主角是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99%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米斯巴现场讲述了她和汉语、和中国的故事。在米斯巴讲述师生之情和对汉语的热爱后,吉克隽逸献上了一首《千年之约》,饱含深情地唱出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携手发展的愿景,以及对友谊之邦的敬意。
课堂小结:
第五节课“丝绸新路” 记录着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来的辉煌历史,讲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坚定脚步。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开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