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大全

关于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的范文

 观后感,就是看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下面是赛德克巴莱观后感的范文请参考。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1

前几天看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著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著的视角演绎全片,土著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追求荣誉与食物;土著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自尊与救赎,为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一个可以让土著人死后心灵得以净化的圣地)。

在土著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土著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著联军。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

土著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电影中,日本人占台湾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土著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但是,就像土著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著,欺负土著。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著殴打,最终成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

战争很惨烈,土著女人为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电影中日本人不杀孕妇)全部自缢。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男人的灵魂”。土著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

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2

偶然的机会看《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观之如品茗,里面的热血沸腾让人不由地想去接触。

这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其含义为“真正的人”。同样的抗日,同样的民族守护,但是它却没有《金陵十三钗》中日军擢发莫数的罪行,更没有其它抗日片中塑造的一个个愚昧无知的日本人,无法让我们语笑喧阗。它叙述那个民族的兴盛、衰败与落寞,还原一个历史!

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莫那鲁达头目一直在承担着英雄的角色,其他的部落的头目也在年轻的时候都成为他们猎场的守护者和英雄。

影片中有段对话深深震撼到我:

塔道: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莫那:为快被遗忘的图腾!

莫那:你看看这些年轻人,白白净净的脸,没有赛德克该有的图腾。你忍心看着他们死的灵魂被祖灵遗弃?还是你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双手染血的赛德克巴莱?

塔道:“图腾?”

莫那:图腾!!

塔道: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经的生命?

莫那:骄傲!

两个头目之间的对话碰撞出两个掷地有声的字眼!那是属于一个名族的骄傲,那是一种为自己生存的骄傲。战斗前夕,男人为守护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猎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女人,虽是历史以来的弱势群体,但她们却宁愿贡献出最后一粒粮食,支持男人冲锋陷阵。那集体上吊的一幕更是让我对他们的图腾精神有全新的认识。他们要到达彩虹桥的那一边,成就赛德克巴莱!最后整个部落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两个选择:上阵杀敌、或者自尽!

看习惯国产好多的红色影视剧,思维就严重的固化,日本人的愚笨,人民的聪明智慧,甚至我们都忘记其实日本人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智慧的而不是其他的低级动物。这几年还好,也不在欺负观众的智商,开始有一点点的人情味,但这似乎还是看不到艺术上的新起色。赛德克巴莱就让我看到这一点,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是一部展现有血有肉历史感的电影作品。而里面的有很多角色更加符合现实,比如花冈一郎和二郎,他们是赛德克里受过教育的极少人,他们眼里有文明,通过日本的教化成为一名文明人。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无疑,这是对他们有强烈吸引力的,他们也想努力地融入其中,做一个文明人,甚至面对“文明人”不屑的眼神,他们也心存希望。但同时他们又纠结于族人的信仰,最真实的问题就是死后是进日本的神社还是踏上彩虹桥。他们是极端痛苦的,一面是冥顽不化的族人,一面是奴隶族人的骄傲的文明人。文明对他们意味着声望、

名禄、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传统则是他们祖先血脉的延续,灵魂的归属。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花岗还是达奇斯,不知道死后如何在日本神社和赛德克祖灵之间做出选择。

举刀自戕之前,花岗一郎问:“二郎,我们到底是日本的子民,还是赛德克族祖灵的子孙。”

“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当个自在的游魂吧。”“谢谢”

自杀之前,花岗一郎和妻子郑重而虔诚的换上和服。我相信,他们至死都渴望被文明所承认的......最后,花冈一郎选择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斩断自己的矛盾。

在影片中演绎文明与野蛮,起初,赛德克人原始的生活方式,以人头数量权衡英勇与否、生食鹿的心脏等行径都让人觉得他们特别的野蛮,好似正宗的野人。然而,日本人为资源入侵这里,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改造这里的人民。他们用暴力压迫着他们,奴役他们,强行改造。但对于改造后的结果却从未认可,从日本警察对一郎、二郎的言语,我们看出,日本人依然骄横的以为自己才是上等民族,土著人都是永远的奴隶。在《彩虹桥》中,赛德克人忍受20多年的压迫,最终爆发。他们为自己的灵魂能重返祖灵,为自己的信仰,自己内心的声音终于引导他们走向反抗,他们依旧英勇无比,尽管只有300多人,他们无惧生死,在血泊中,他们走向光明。较之赛德克人的淳朴,日本人那压迫人、奴役人的欲望,就显得无比的卑劣。因此,文明与野蛮不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暴力能改造出来的,也没有定性的对与错。我们应该尊重每个种族各自的生活方式,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日本的文明看似文明其实野蛮,赛德克的野蛮确实淳朴的自由。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这句话着实印象深刻。片中所刻画的部落奋起杀敌并不是为守护台湾,甚至不是夺回土地。他们想通过战死,走过彩虹桥,回归信仰之地。赛德克巴莱,是野蛮的。血腥并不是野蛮的完整诠释,它滋养着强者的骄傲!

电影看到最后,莫那鲁达独自离开,剩下的那些人也都在最后的决战中牺牲。那些收容所里怀孕的妇女和老人也被日本人最后给杀害。莫那鲁达的遗体在四年以后才被发现。赛德克人的历史似乎也流传下来。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通过一部电影我解一个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民族的历史,而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通过一部艺术作品解我们的历史,我不知道。

赛德克人最后都团聚在彩虹桥的一端,唱着他们民族美丽的歌谣,走向他们的祖先诞生的地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