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分数线

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医科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4-04 02:23:00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大连医科大学招生网和广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东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8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345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大连医科大学,不过每年大连医科大学在广东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大连医科大学

1、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大连医科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3451名;

2、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大连医科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2263名;

3、广东高考2020年考生上大连医科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529名;

二、大连医科大学在广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85 33451 省政府

2、2021年大连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88 32263 省政府

3、2020年大连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东 理科 - 本科 582 30529 省政府

报考军校的视力要求

1、军校对考生双眼视力有专门要求,报考军队技术类院校,也称非指挥类院校,裸眼视力要达到4.6以上;报考军队指挥类院校裸眼视力要达到5.0以上。

2、每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4.9(0.8),指挥、潜艇、水面潜艇、坦克、测绘、雷达专业学员不合格。每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8(0.6)以上;或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7(0.5)以上,另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9(0.8)以上;或每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6(0.4)以上,矫正视力每一眼在4.9(0.8)以上,技术专业学员合格。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3、事实上,由于专业、院校的不同,一些对身体(视力)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以下只是一个可以认为是最低的标准。所以如果您的视力比较差,就需要做手术。否则是不符合相关政策的。

一本二本三本的不同

1、办学层次

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间,其实层次不同办学的水平也是各有不同,实际上在办学实力上是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情况,而这种不同的层次对于高校和学生而言,可以享受到的资源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2、学校的实力和水平

虽然同样都是本科的院校,但是,一本二本和三本之间的实力和水平是不一样的,毕竟越高层次的实力自然也就会越来,学生们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在高校中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3、录取分数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会清楚地发现,其实越好的大学分数线也就越高,所以不用层次的本科院校在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想要考上更好层次的大学自然也是需要更高的分数。

三、大连医科大学学校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66.8亿元,设备总值26.7亿元。实体藏书285.3万册,电子馆藏172.68万册,数据库资源59种。现有二级单位50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现有附属医院27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4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928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30余人、副高级职称116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0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16个。现有国家级各类人才63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有省部级各类人才230人次,其中,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0人,省优秀专家11人次,省教学名师31人,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0人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57人次。省级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900人,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近7900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国家级课程5门,省级课程8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类教材建设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冠军(金奖);另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4次、一等奖2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2020年本科毕业生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理论考试通过率87.95%、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94.60%,总通过率超全国平均18.80个百分点,位于东北三省首位。学校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4项;以来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8项,省级项目263项。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共有16名学生成功完成捐献,是东北地区捐献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以大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3400余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34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 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700张,总诊疗人数近50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25万人次/年。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肿瘤和心血管两个学科获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均入选“中国顶级医院100强”,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涌现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最美医生”“杰出护理工作者”等诸多典型。附属三院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学校把援藏、援疆、援青、援外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多年来,共派出医疗人才300余人次。切实担负起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单位的职责,援建的那曲市人民医院已创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学校援藏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健康卫士”“最美医生团队”等荣誉称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号召,共有近2万余人次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学校先后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进驻雷神山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全力守卫滨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在大连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859人次、22个集体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其中,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个;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全国“时代楷模”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医科类高校前列,被评为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主招生资格和教育部“丝绸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2018年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生源累计覆盖五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PH)”。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秉承“甚解、敏行、明仁、济世”的校训和“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走以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建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2021年12月更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