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分数线

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遵义医科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5-06 23:01:12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遵义医科大学招生网和广东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东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9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3149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遵义医科大学,不过每年遵义医科大学在广东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东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遵义医科大学

1、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0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5846名;

2、广东高考2022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历史(历史+(化学或生物学))最低分需要52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771名;

3、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1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9882名;

4、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历史(历史+(化学或生物学))最低分需要5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002名;

5、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1490名;

6、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1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8520名;

7、广东高考2021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2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8816名;

8、广东高考2020年考生上遵义医科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6665名;

二、遵义医科大学在广东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03 38740 省政府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07 35846 省政府
2022 广东 历史 历史+(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24 24771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09 128672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09 128223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17 116373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22 108401 省政府
2022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55 64975 省政府

2、2021年遵义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1 41860 省政府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14 39882 省政府
2021 广东 历史 历史+(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29 30002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02 131490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19 108520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26 98816 省政府
2021 广东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39 82863 省政府

3、2020年遵义医科大学在广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东 理科 - 本科 500 107076 省政府
2020 广东 文科 - 本科 494 46665 省政府

排名靠前的二本院校有哪些

序号批次学校名称类型
1二本重庆师范大学师范
2二本北华大学综合
3二本重庆工商大学财经
4二本泰山医学院医药
5二本鲁东大学综合
6二本湖南商学院财经
7二本聊城大学综合
8二本山东建筑大学理工
9二本齐齐哈尔大学综合
10二本北京联合大学综合
11二本山东中医药大学医药
12二本北方工业大学理工
13二本郑州轻工业学院理工
14二本重庆理工大学理工
15二本青海师范大学师范
16二本天津商业大学财经
17二本青海民族大学民族
18二本贵州民族大学民族
19二本赣南师范大学师范
20二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
21二本吉林财经大学财经
22二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范
23二本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
24二本北京服装学院理工
25二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理工
26二本大连海洋大学农林
27二本青岛农业大学农林
28二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范
29二本长春大学综合
30二本吉首大学综合

高考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都是在7-8月之间陆续发布的。高考成绩出来的时间各省都不同。

由于高考不同省份,不同批次的投档录取时间不相同,各院校在各省份的投档录取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考生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的准确录取时间结束后查询录取结果。

各省份规定的高考录取结果查询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查询方式是到考生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官网开设的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系统查询。

三、遵义医科大学学校介绍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下设28个教学院系、8所直属附属医院。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个。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为学校奠定了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优良传统和治学精神。教师队伍中,有入选国家“*”2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140人入选贵州省级人才项目。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 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7年有效期,护理学专业认证获6年有效期,口腔医学专业高质量通过认证。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起与重庆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2015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贵州-东盟医学教育学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创建遵义教育与卫生干部学院,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2018年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在2020年自然指数排名中进入中国内地高校前200强,排名第187位。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全国前50%。学校附属医院在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中, 15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 学校是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依托单位。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7个。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一等奖6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学校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积极融入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浙江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与茅台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学校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73年的本科教育、65年的硕士培养和2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活跃在医疗卫生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助力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推动遵义率先实现全省整市脱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校承担和参与了贵州贵阳、遵义、湖北鄂州和广东珠海“三省四地”的抗疫工作,3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荣誉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遵医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立足“一体两翼六中心”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至2020年11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