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专业有几千个,每个学校开始的专业也不同,不同的高校相同的专业排名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导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思而思学小编帮大家整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最新的开始专业目录表,包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文科专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理科专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特色专业目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招生目录为准。
一、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有什么专业
类别 | 专业名称 |
---|---|
金融学类(本) | 金融学(互联网金融方向、投资与理财方向) |
经济与贸易类(本) | 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投资和服务贸易方向) |
法学类(本) | 法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文化与传播方向)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 翻译 日语(国际贸易方向、翻译方向)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新闻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
机械类(本)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 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 |
电气类(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类(本) |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自动化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及物联网方向、移动互联及其应用开发方向、云计算及其应用开发方向、人工智能及应用方向)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技术方向、大数据开发技术方向、游戏软件设计方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商管理类(本) |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CIMA精英班)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方向) |
公共管理类(本) | 行政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管理 |
电子商务类(本) |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运营管理方面) |
旅游管理类(本) | 会展经济与管理 旅游管理 |
设计学类(本) | 产品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
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比较好的特色重点专业目录
2019-2020年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省级)
时间 | 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全省该本科专业入选 数/布点数 |
2019 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55 |
2019 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9 |
2019 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9/24 |
2020 年 | 软件工程 | 12/42 |
2020 年 | 电子商务 | 8/39 |
省级优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外语类专业(含英语、日语、商务英语)、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相关资讯推荐
(一).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难不难,附转专业的要求和条件
(二).2021级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三).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总共有几个校区
(四).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文科理科专业排名
(五).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多少分能考上,预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多少分录取
(六).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有哪些文科专业哪些理科专业 附全部专业一览表
(七).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八).202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录取分数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高考分数线查询入口
(九).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新生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军训时间安排
(十).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附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
四、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简介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