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分数线

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乐山师范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据最新乐山师范学院招生网和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2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894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乐山师范学院,不过每年乐山师范学院在广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乐山师范学院

1、广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308名;

2、广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962名;

3、广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942名;

4、广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660名;

5、广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776名;

6、广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乐山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930名;

二、乐山师范学院在广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乐山师范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西 理科 本二 433 73308 省政府
2022 广西 文科 本二 500 19660 省政府

2、2021年乐山师范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西 理科 本二 433 74962 省政府
2021 广西 文科 本二 482 22776 省政府

3、2020年乐山师范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西 理科 本二 427 78942 省政府
2020 广西 文科 本二 445 23930 省政府

高考报名密码和填志愿密码一样吗

这个不一样的。高考报名密码一般报名过后没有是没用了,但是志愿填报密码非常重要,尽量在自己家人或者老师处留好备份,留好家长手机号码,以便忘记密码的时候找回密码。

进入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后,第一步是修改密码,为的是方便考生们后期修改志愿以及填报志愿。填志愿的时候是另外的一个密码。一般填志愿的时候,考生使用准考证号和初始密码(身份证号后六位)登录。

志愿填报密码忘了怎么改

1.通过手机微信重置密码。考生使用手机添加“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密码找回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2.考生使用能够访问互联网并装有摄像头的计算机,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进入志愿填报或考生信息查询系统,然后进入“密码重置”页面,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自助进行密码重置。

3.到就近报名点重置密码。考生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任一报名点,通过读取身份证、人脸识别完成密码重置。

提醒考生注意:密码重置完成后,要及时登录系统修改初始密码。考生务必牢记并妥善保管,避免因密码泄漏造成不良后果。

文科哪些二本吃香适合上

序号科类院校名称批次
1文科浙江工商大学二本
2文科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二本
3文科四川外国语大学二本
4文科集美大学二本
5文科广东财经大学二本
6文科浙江传媒学院二本
7文科天津外国语大学二本
8文科上海体育学院二本
9文科山东中医药大学二本
10文科重庆工商大学二本
11文科上海商学院二本
12文科广东金融学院二本
13文科天津商业大学二本
14文科温州大学二本
15文科苏州科技大学二本
16文科江苏警官学院二本
17文科成都大学二本
18文科广西师范大学二本
19文科江苏师范大学二本
20文科武汉纺织大学二本
21文科云南师范大学二本
22文科重庆理工大学二本
23文科浙江科技学院二本
24文科四川美术学院二本
25文科陕西中医药大学二本
26文科北京物资学院二本
27文科安徽财经大学二本
28文科北京联合大学二本
29文科浙大城市学院二本
30文科西安邮电大学二本

三、乐山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乐山师范学院地处世界三大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四川乐山,东望乐山大佛,南临大渡河,西眺峨眉山,北接城市绿心。1938—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曾在此办学八年。学校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继承创新,臻于至善。学校传承武汉大学抗战西迁留下的高等教育文脉,汇集新中国乐山大地的高等教育星火,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艰难创业,赢得了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名校”和“红旗”美誉。学校在新世纪的浪潮中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书写了新建本科院校奋进领先的篇章。*、新使命,学校蓄势待发,开启了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守扎根基层、服务乡邦的教育情怀;始终不渝地砥砺锐意改革、戮力同心地奋进担当;始终不渝地弘扬“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精神传统;始终不渝地锻造“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品格。学校面向农村基础教育探索出的“主辅修制”“校县结合、双向育人”“培养方案整体改革”等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升本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学校沫若艺术团连续3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多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单位,建设有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机构。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环境优美,师资雄厚。学校依山傍水,书香浓郁,占地1100余亩,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在美丽的苏稽古镇大学城规划建设新校区160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刊)184.35万册,电子书(刊)921万册,有48个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亿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学历留学生12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硕士学位近110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1人,乐山市各类拔尖、优秀人才50人。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科丰富,专业众多。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农、艺九大学科门类。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新农科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5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先后获批10余个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师范专业、2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 潜心育才,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师范教育为本体,以应用型专业和艺体类专业为两翼,着力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考研率10%以上。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和基础教育一线,涌现了一大批名师专家,其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马云乡村教师奖”、中小学优秀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获得突出成绩。建设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乐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2019年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第266名,并在2021年公布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五轮总榜单”(2012年-2020年)中位列278名。 科研突出,特色明显。学校现有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遗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机构和46个校级研究机构。主办《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刊物。升本以来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300余项,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项(含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项(含二等奖1项);在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教师教育、特殊教育、林竹资源开发与利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硅材料与新能源技术应用、社会治理、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特色较突出。 服务地方,开放办学。学校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地合作。与乐山市人民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市辖区(市、县)及有关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合作,为地方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建有“乡村振兴研究院”“峨眉山研究院”“大渡河流域研究院”等体现乐山特色的科学研究机构和资源平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在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特色专用水稻培育、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防治与利用、鸟类保护生物学、空间探测在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等研究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精准扶贫强劲落实,助力沐川县、马边县、雷波县、美姑县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派出管理和专业技术各类扶贫人员数百人,培训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数百余万元,目前正全身投入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中。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进入提速升级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大力落实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29”发展战略,在“十四五”期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师范院校。 学校地址: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邮政编码:614000 联系电话:0833-2276399 传真:0833-2276022 (数据更新时间:2021年12月5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