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分数线

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

发布时间:2024-05-01 20:19:06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招生网和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广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3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4220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不过每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1、广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9230名;

2、广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1899名;

3、广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3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2202名;

4、广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9570名;

5、广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9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7901名;

6、广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6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1747名;

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西 理科 专科 349 139230 市政府
2022 广西 文科 专科 412 59570 市政府

2、2021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西 理科 专科 337 141899 市政府
2021 广西 文科 专科 398 57901 市政府

3、2020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广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西 理科 专科 335 142202 市政府
2020 广西 文科 专科 361 61747 市政府

平行志愿投档后避免退档的方法

1、同意专业服从调剂。考生的分数已经过了院校的提档线,但是不满足所报专业的分数,在还有其他专业有缺额的情况下,同意调剂则会被学校录取,不同意调剂就会被退档,档案被退回省招生办。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在下一批次填报。面对此种原因,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每个院校志愿都要服从专业调剂。

2、在填写志愿之前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简章,里面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某些专业要求数学或者其他科目的成绩在105或者120分以上;部分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对汉族和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有限制,有院校注明只招收民族考生,这样汉族考生就要避免报考。

被学校录取不想去怎么办

1、如果录取已经结束,或省里面、录取学校不允许学生主动要求退档,那么考生即使不去学校报到,也需要将录取通知书保存好,复读高考报名时可用来证明你不是高校在校生。

2、如果已经报到,想去复读,就要让学校注销大学学籍,然后才能再次参加高考报名,因为,目前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高校在校生参加高考报名的。

并且,如果已填报了某所大学,而且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来了,又不想去就读,基本上是可以的,对来年复读报考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学录取后,又不去报道,造成高考招生名额的浪费,会将其计入诚信档案,会影响来年某些大学的录取。打个比方:如果复读后,明年填报高考志愿“A大学某专业”,假设该专业只招收1名同学。而你和另外一名同学的高考分数恰好相同,而他是应届生,那么该院校则会优先录取他,因为你上一年高考被录取没有去就读,有记录在案。

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校介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市教委与市经信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65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占地1371亩,固定资产10.64亿元,校舍62.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62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5449人,馆藏图书166万册。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强能、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龙翔马越、博润致远”的人文精神,形成“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管局、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在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校获教育部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学校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战略区位显要。党中央对重庆实施“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发挥好支撑、带动、示范“三个作用”。作为直辖市的重庆,是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正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核区”,紧邻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庆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西部现代物流园,产教融合、科教并进的背景极为深厚,学校战略区位独特显要。 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关停并转,重构“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建筑智能化”等突出电子信息和智能化特色的12个专业群,打造专业群“高峰”“高原”“高岗”,形成对接智能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品牌。以群建院,建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8个(专业)实体性学院以及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3个(育人)功能性学院。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5部,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8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11门、国家级实训基地13个。 杰出人才辈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培引并举”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33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8人、正高级职称124人(二级教授3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各1人,自主培养2名国家“*”教学名师、8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杰出人才100余人。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近五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5项(一等奖2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第1名)1项,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2项。 育人成效明显。学校凝炼出“十用十不用”等核心育人理念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率先提出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创新实施了“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着力培育卓越大国工匠。培养了诸如“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杨成兴、长安集团“全国技术能手”田钭、华为HCIE-cloud(云计算领域)重庆市高校在校生认证第一人潘治宇等一大批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重庆赛区冠军,并于2016年问鼎全国总冠军。学校啦啦操队代表中国勇夺2019年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近五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278项(一等奖59项),其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获全国“挑战杯”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 研发服务强劲。学校建有“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重庆海智工作站”和科技部“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成“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7个市级研发平台/团队以及“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许磊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聚集人才、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繁育“环重电”创新生态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近五年,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社科奖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6项/科技项目1项、重庆市科技局重大/重点项目10项,在2020年高职发展智库年报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第2;授权国家专利1665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在2020年高职发展智库年报中,授权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第8;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国内一级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2篇;学校技术服务年经费持续增长,突破3000万元。 开放合作广泛。学校牵头组建“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长江经济带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率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对接专业群建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等9个校企联盟以及“重电-华为ICT学院”等 14个产业学院。学校是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示范学校,与国外部分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生389人;面向10个国家招收来华学历留学生90人;推动“中文+职业技能”国际项目,承担中国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援外项目,为南非、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建成“中泰国际学院”“中非(乌干达)ICT学院”等海外分校和培训中心;牵头成立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国职业院校赴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 社会声誉斐然。学校招生规模、录取分数、入学报到率位列重庆前茅且逐年递升,是重庆市最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在第三方机构排名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在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2016-2020年全国第2,2020年全国第1。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21年列全国第4。在聚志愿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20年列全国第9、2021年全国第8。 (以上信息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21年6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