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考

贵州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

贵州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学校”称号;2010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于2013年2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学校地处有“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和花溪区(正在建设中),占地面积30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5000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不含求是学院)、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共有教职工2171人。设有19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1个教学部。

学校有67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19个专业领域),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现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专职教师1556人,教师中有教授249人、副教授565人;教师中243人具有博士学位、86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科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奖励计划”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20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5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门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5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其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8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23项,全校科研经费达2.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5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共获批专利34项,出版学术著作160余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24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覆盖全校,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主要阅览区域还部署了无线网络。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26.5万册,年订纸质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达57.2个TB,中外文电子图书89万余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8个,自建数据库10个,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CALIS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成立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幼儿园示范图书馆”。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南非、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交换学生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

学校历经七十余年风雨,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了近二十万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