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分数线

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城市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4-22 01:22:19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湖南城市学院招生网和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河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9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5090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湖南城市学院,不过每年湖南城市学院在河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城市学院

1、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0900名;

2、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2881名;

3、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3199名;

4、河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3818名;

5、河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649名;

6、河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湖南城市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010名;

二、湖南城市学院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湖南城市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南 理科 本二 491 150900 省政府
2022 河南 文科 本二 512 33818 省政府

2、2021年湖南城市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南 理科 本二 500 142881 省政府
2021 河南 文科 本二 545 30649 省政府

3、2020年湖南城市学院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南 理科 本二 528 133199 省政府
2020 河南 文科 本二 543 30010 省政府

平行志愿的志愿会相互影响吗

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本身是平行关系,互不干扰;但在投档时,会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来依次检索投档。

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是根据你的分数来录取的。比如:A/B/C/D/E这五个志愿,如果你的分数够了B志愿,就会被B志愿录取,其他的情况也一样。

平行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在某批次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报多个院校志愿,所填的多个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或者并列关系,均为第一志愿。

其表述方式为:如A志愿、B志愿、C志愿、D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计算机投档时,首先按照分数将考生排序,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

同一学校为什么有一批二批

一般这样的大学还处于扩张阶段,有很多的分校区。

一般总校区招生的学生为一本,能够选择的都是一些比较好的热门专业,新建立的分校区招生的往往算是二批,是一些实力弱一点,不太热门,非王牌专业。

二批招生会比一本招生的时候分数下降很多,比如河南科技大学2017年在河南省招生一本生分数在517分,而招生二批省分数仅有463分,足足比一本低了50多分。

除了在招生的校区不同,一批和二批在报考专业的时候也有很大差距。有些专业只有一批在招收,那么第一批次被录取的学生自然占有优势,可以选择一些特色专业、教育隶属的重点专业,热门专业等。

反观二批几乎不能享受到一本优先选择的专业,师资方面也不占据优势。能够选的可能是一些弱的,冷的,不被看好的专业。

但是在毕业后学位证书上不会写明是几本的,只会写明哪个大学,什么专业,其实在就业的时候,在学历方面二者是一样的。二批生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未必会比一本生差!

三、湖南城市学院学校介绍

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从2020年起,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洞庭湖南岸环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湖南省益阳市,学校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中心城区仅55公里。 学校前身为1970年创办的益阳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和1978年创办的益阳基础大学。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当时的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和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湖南城市学院。学校遵循“品学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2012年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成为“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跻身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行列,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415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5.14亿元。纸质图书藏书227万册,电子图书260万册。教职工1526人,其中专任教师120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3人。有教育部本科教指委委员、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4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56%。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涵盖理、工、文、管、教、艺、经等多个学科。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369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基础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课程三大课程模块,达到“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四个方面的培养要求。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艾华学院、奥士康班、五矿二十三冶“订单式”班、远大住工学院等,采用校企“3+1”或“3+0.5+0.5”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过95%。在湖南省高校毕业生毕业五年薪酬排行榜上近年一直稳居省属本科高校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学校被誉为“城建人才的摇篮”,优秀毕业生参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秦山核电站、沪昆高铁、杭州湾大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学校立足行业,服务区域,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城乡规划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3个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等27个专业认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以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代表的34个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获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09项。学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结合。拥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黑茶金花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城乡生态规划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湖南省**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等28个省级以上科研和创新平台。近年来,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56项。近五年横向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在湖南省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和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23项;规划建筑设计成果获省部以上行业奖励80多项,是省内高校规划设计领域获奖等级最高、奖项最多的单位。学校主持制定的《镇(乡)村绿地分类标准》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获国际招标第一名。牵头成立了省级学会湖南省城市科学研究会,设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入选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城市学刊》荣获“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明显。先后与加纳、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密切合作。荣获“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年度优质合作院校”称号。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评估获全票通过。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是全省同类院校中的第一所。 学校拥有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城市学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家校办企业。其中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工程、市政道路等六项甲级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合同额1.65亿元。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中国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等400多家知名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实习基地协议等;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共建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与南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办了省内首个“乡村振兴规划学院”。与益阳市、嘉峪关市、长沙高新区、祁阳县等10余个政府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谋划了学校发展新蓝图,确定了“12345”发展战略。即,明确一个发展思路:学校未来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固本强基、高质量发展”思路。激发两股发展动力:改革创新力和接续奋斗力。夯实三大发展基础:一本高校基础、“双一流”高校基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础。转变四种发展理念:实现从办学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建设“五个新城院”:卓越新城院、创新新城院、效能新城院、智慧新城院、幸福新城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攻坚克难不停歇,斗志昂扬向前走,为全面建设湖南城市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