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考分数线

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

据最新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招生网和黑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黑龙江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28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014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不过每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黑龙江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1、黑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011名;

2、黑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0142名;

3、黑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7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447名;

4、黑龙江高考2022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7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166名;

5、黑龙江高考2021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5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479名;

6、黑龙江高考2020年考生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0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884名;

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25 78011 省教育厅
2022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372 24166 省教育厅

2、2021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287 80142 省教育厅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356 25479 省教育厅

3、2020年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73 67447 省教育厅
2020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408 19884 省教育厅

高考成绩和排名哪个重要

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

没有什么比分数更重要的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分数更重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在取得可喜的理想成绩之后才能去看排名。如果说成绩是高考载体的话,排名只不过是佐证成绩的形式而已。比如说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家长和考生首先查询的是成绩。如果成绩好,才能想起查询排名,否则查询排名就沒有实际意义了。

分数是基础,在分数的基础上看排名

没有一定的分数,达不到分数线不说,过不了提档分数线,什么都是白扯。达到一定的分数后,就要看排名了。

说白了,还是分数的排名。所以,还是分数重要,分数才是命根子。没有好分数,哪来的排名的资格。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如下:

1、重视第一志愿。考生在填报新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因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在了后面,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足够的时候,招生院校就不会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视第二志愿。考生在填报新高考志愿的时候,再重视第一志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当考生的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被录取时,第二志愿就会成为考生的最佳选择。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二志愿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实每年因为第二志愿而被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数量,所以考生还是要认真对待第二志愿。

3、服从调剂要慎重。很多考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在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能忽视服从调剂,特别是一些成绩较低或是竞争力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视。

三、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校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校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校成为一所“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3月,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校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层次。学校各学院均有名师担任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现有专任教师4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4人,占教师总数的51.3%;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391人,占教师总数的82.1%;“双师型”教师78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长白山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十余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校已建成近百个实验室和设计室、9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8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0万册,电子图书190万册),中外文期刊23600余种(其中纸质期刊800余种,电子期刊22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资源平台、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MOOCS学习平台,先后加入CALIS、CASHL、CADAL等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校伊始即成立了党委。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党委班子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推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我校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全覆盖。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扎实推进学生“三爱”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校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浙江吉利汽车、金田铜业、一汽国际物流、苏州博众、京东方、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苏州绿控、北京链家、宁波亚德客、久盛地板、安徽水利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校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深造机会,拓展国际视野。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金课1门,吉林省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文明校园”、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5年共有22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32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特别是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了学校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其中《中国教育报》连续6年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