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陕西理工大学招生网和湖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6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10902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陕西理工大学,不过每年陕西理工大学在湖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陕西理工大学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190名;
2、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9768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4415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9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1369名;
5、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4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392名;
6、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0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0544名;
7、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1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6981名;
8、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陕西理工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2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3321名;
二、陕西理工大学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陕西理工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湖南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497 | 2819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历史 | 历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19 | 17448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462 | 110902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3 | 109768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487 | 84415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90 | 81369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497 | 74392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01 | 70544 | 省政府 |
2、2021年陕西理工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湖南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18 | 24004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历史 | 历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28 | 19213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512 | 70684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516 | 66981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地理) | 本科 | 518 | 65197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20 | 63321 | 省政府 |
3、2020年陕西理工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502 | 78172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二 | 542 | 23596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的专业代码查询途径
第一种途径登录各省官方教育考试院网址:
有关教育部门的官网也会有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的有信息,在网上查询也是挺方便的,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只要上网都可以查到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的情况。
第二种途径参考学校招生资料查询专业代码:
在高考结束获得成绩后最重要的就是填报志愿了,需要填的就是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但是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从哪里来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学校会给每位考生发放一本带有全国各个大学名称以及代码的书,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所有的专业代码。所以,对于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考生们一定要认仔细的对照。
第三种途径参考学校订购发放的《报考指南》或《招生计划》:
高考生一定会收到许多大学的招生简章,每个学校里的招生简章里就会有所有专业的代码。因为想要获得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大学的招生简章里来看到。这样看来,可以先报自己喜爱的专业,然后再找到对应的专业代码进行填写,这样的话也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滑档和退档是什么意思
高考滑档
指的是报的几个志愿都没有被提档,比如你的分数不够前面的几个学校,但是后面的几个学校的专业已经录满或者也是不够分数,那么就会出现滑档情况。
高考退档
考生分数已经达到了一个志愿的投档分数线,被投档进了一个院校,但由于填报的专业都是好专业,分数要求太高,没有被填报的6个专业录取,而又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就会被这个学校退档。
三、陕西理工大学学校介绍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世界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内实现一批次本科招生。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8.49万平方米。现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设有62个本科专业,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秉承“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物理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0个省级教学团队,12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生物学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拥有1个省部共建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文科哲学智库、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8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合作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发表学术论文432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153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3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835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获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9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9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重视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常年聘请外籍专家及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与对外融合。 陕西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