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分数线

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天津工业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3-14 18:22:43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天津工业大学招生网和湖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51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101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天津工业大学,不过每年天津工业大学在湖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天津工业大学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5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786名;

2、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5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758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5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011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193名;

5、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513名;

6、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物理(物理+化学)最低分需要57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892名;

7、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58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333名;

8、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天津工业大学(中外合作)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6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272名;

二、天津工业大学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天津工业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湖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58 5786 市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51 31011 市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51 31011 市政府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70 20193 市政府

2、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湖南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75 4758 市政府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63 30513 市政府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576 22892 市政府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585 18333 市政府

3、2020年天津工业大学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湖南 理科 - 本一 569 30272 市政府
2020 湖南 理科 - 本一 592 19040 市政府
2020 湖南 文科 - 本一 598 4393 市政府

志愿填完多久知道录取结果

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就能知道。填报志愿后可以在报考学校网站上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确认录取后5-15天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各个省之间的录取规则有差别,公布时间也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

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种方法就是记住你报考的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最新动态,看看录取名单里有没有你的名字或者给该学校打电话咨询;第二种是看你档案是自由可投还是被退档了,亦或是被录取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录取是最好的状态;第三种方法是给本省招生办打电话询问。

高考是否被录取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去查,如果没有被录取就要接着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或是补录了。如果被录取了,那么,7-15天内就会发放录取通知书了。

高考志愿填报写错了怎么办

考生因误操作造成“最终确认保存”,申请取消确认,须持准考证、身份证等身份证件到县(市、区)招考办办理“取消确认”。各县(市、区)招考办须做好相应记录,留存备查。“取消确认”只能在志愿填报结束一天前进行。

考生忘记了密码,须持准考证、身份证等身份证件到县(市、区)招考办办理重置密码。办理结束后,请考生当场确认重置密码是否成功并设置新密码。各县(市、区)招考办须做好相应记录,留存备查。

三、天津工业大学学校介绍

天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12年,2000年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获批国防科工局与天津市共建高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纺织高等教育的学府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学校下设5个学部、24个学院、1个书院、2家附属医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2000余人,全日制硕士生4700余人,博士生近500人,成人教育学历生1500余人,各类留学生2050余人(学历生5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名, 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拥有两院院士7名、教育部*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国家“*”等高端人才项目入选者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拥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200余名;拥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坚持“工科做强、理科做优、文科做精、医科做好”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统筹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布局。学校现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1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九大计划,着力培养胸怀经纬、求真务实、品高学优、工勤业精、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青睐。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天津市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创客空间”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众创空间和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每年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均超过800项,培养出了以全国道德模范徐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和先进集体。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学校鼓励自主创新,彰显现代纺织和国防军工特色,拥有天津市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6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天津市**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近年来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连续九年蝉联11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学校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现代机械装备”等特色科研优势,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重大疫情防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学校与德国、英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6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入围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2个奖项,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在布基纳法索建立该国首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共建“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校际交流开展本科“2+2”“3+1”和研究生交流学习、双学位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项目,每年大力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境)外留学,同时接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来校学习。 学校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天津市首批“文明校园”、“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入选文化部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建有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向未来,学校将在****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秉承“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光大“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学校品格,弘扬“爱校尚德、励学笃行、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聚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