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生网和湖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湖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4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3188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不过每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1、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8350名;
2、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1883名;
3、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1010名;
4、湖南高考2022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3281名;
5、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7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1432名;
6、湖南高考2021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最低分需要47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1432名;
7、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7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8508名;
8、湖南高考2020年考生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386名;
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2 | 湖南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480 | 3835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43 | 131883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53 | 121010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455 | 118773 | 省政府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69 | 103281 | 省政府 |
2、2021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1 | 湖南 | 历史 | 历史+不限 | 本科 | 502 | 32323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9 | 101432 | 省政府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化学或生物) | 本科 | 479 | 101432 | 省政府 |
3、2020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本二 | 478 | 98508 | 省政府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本二 | 531 | 29386 | 省政府 |
新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立足高考成绩,这是志愿填报的最重要依据,如果高考分数一塌糊涂,其他的想法都只能是胡思乱想、不切实际。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各地新高考成绩也已经全部发榜,接下来填报志新高考愿就成为了考生的重中之重;怎样志愿填报,最主要的依据当然是高考成绩,高考分数的高低好坏,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你将能够读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
其次、遵从内心,就是在立足高考成绩的前提下,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力争梦想成真。考生在正视新高考成绩这个最大现实的前提下,才能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否则就是脱离实际、一事无成;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的现实需要,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不会与社会脱节,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最低分的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序号 | 学校名 | 办学性质 | 学校类型 | 批次 | 2022分数 |
1 | 河北中医学院 | 公办 | 医药 | 二本 | 435 |
2 | 廊坊师范学院 | 公办 | 师范 | 二本 | 435 |
3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公办 | 师范 | 二本 | 436 |
4 | 湖北医药学院 | 公办 | 医药 | 二本 | 438 |
5 | 新疆农业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农林 | 二本 | 439 |
6 | 赣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师范 | 二本 | 439 |
7 | 衡水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39 |
8 | 莆田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40 |
9 | 巢湖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40 |
10 |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 | 公办 | 民族 | 二本 | 443 |
11 | 桂林旅游学院 | 公办 | 财经 | 二本 | 491 |
12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92 |
13 | 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师范 | 二本 | 493 |
14 | 梧州学院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94 |
15 | 山东工商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财经 | 二本 | 495 |
16 | 西安航空学院 | 公办 | 理工 | 二本 | 495 |
17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96 |
18 | 黄山学院(中外合作) | 公办 | 综合 | 二本 | 497 |
19 | 湖北理工学院 | 公办 | 理工 | 二本 | 497 |
20 | 新疆农业大学(较高收费) | 公办 | 农林 | 二本 | 497 |
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校介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本科院校,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 学校党委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培育)4个,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41%,6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40人。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近100人。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胡耀邦、汪洋、孙春兰等党和国家*曾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回首过去,伴随着***建设和发展,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艰苦奋斗,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志气”的优良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上述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