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工作会议,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开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最新教肓工作会议讲话,欢迎参考。
最新教肓工作会议讲话(一)
尊敬的省长,同志们:
这次会议虽然是每年的例会,却是省教育厅一年中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省政府对这次会议也高度重视。会前,xx副省长专门听取汇报,研究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今天又亲自参加会议,等一会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20xx年全省教育工作
20xx年,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在学习十八大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保基本、提质量、强规范、促公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革思路更加明确。研究制定了《省教育厅关于20xx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全年的重点任务。基础教育主要是“扶贫、扶弱”,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职业教育主要是“扶优、扶需”,强调市场和就业导向;高等教育主要是“扶强、扶特”,突出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特殊教育主要是“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用特殊的政策和方式加快发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 ”活动荣获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最高奖“特别奖”。各地也大胆改革探索,有一批制度建设获得xx省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
(二)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圆满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幼儿园670所,基本实现一个乡镇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完成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核工作,恢复教学点400多个。全省首批29个县(市、区)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数量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31个县(市、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15个示范县受到省政府表彰。安排2.1亿元,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奖补。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70%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缓解择校热。首次实施异地高考,219名考生在xx参加高考。对残疾考生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上线的172名残疾考生全部圆了大学梦。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中国梦”主题活动、开学第一课等德育形式丰富多彩。为全省农村教学点配齐班班通设备,帮助学校开齐开好课程。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开展高效课堂、阳光减负试点。“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进入普及化和常态化。省级示范高中“终身制”逐步打破,103所省级示范高中完成市(州)级复核程序。“技能高考”的规模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的作用开始显现,普职开始回升。中职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14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学校。
(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560元、760元,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学费分别上调至675元和470元。统筹项目建设资金近30亿元,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骨干教师补助制度”,首批3.5万名教师受益。招录新机制教师7549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省政府列入“十件实事”的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6426套。武汉市杨小玲老师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标兵”称号,xx教师队伍群星现象进一步彰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和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两个重要文件,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中小学安全事故大幅减低。
(五)教育形象整体提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厅党组提出了三个“只要”:只要是有利于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事,只要是基层教育部门、学校有需求的事,只要是我们了解到的基层有需求的事,都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积极去办,而且要主动服务,敢于担当。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五项承诺和六条禁令。先后8次参加媒体问政、政风行风热线、“市民有约”等活动,直面问题,督办落实。经过全省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兑现了“三个决不”承诺:没有一个中小学生在D级危房上课,没有一个学生自带课桌椅上学,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省教育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受到中央督导组、省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教育厅被评为20xx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优秀单位。省招办被省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xx在教育部的信访总量下降了77.1%,受到教育部通报肯定。
回首20xx年,总的感觉是:困难比预料的多,成绩比预想的好。一年来,我们加强对形势的研判,重视并回应社会关切,注重舆论引导,成功处置和化解了一些突发事件,解决了一些群众长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总体上保持全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为服务全省大局做出了贡献。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座各位克难奋进、团结拼搏、改革创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在此,我代表教育厅党组,向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xx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进一步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要抢抓发展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省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我们既面临着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大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具体实在的新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努力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
一是改革释放红利的机遇。鸿忠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是我们要收获的巨大红利。最近,我省出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制定了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一平等、四自主”政策,社会反响很好。应该说,xx教育体制创新的速度、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与中央和省委要求相比,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当前,新一轮改革窗口已经开启,改革的红利就是发展的活力,这是教育工作的“新起跑线”。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敢于先行先试,不断释放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收获更多红利。
二是国家政策调整的机遇。新一届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简政放权、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向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支持力度。这三项政策调整,将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和市、县政府的统筹权,影响深远。我们要继续做好中央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承接和实施工作,加快建立省级统筹新机制;适应扩大一般性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加快建立市、县统筹新机制;利用好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政策,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是xx转型发展的机遇。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这将为我省教育发展提供新机遇。xx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xx年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落实财政对教育的“第一投入”有了更加雄厚的财力保障,教育系统将更有条件办成一些大事好事、解决一些难事;新型城镇化将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均衡;省委提出要念好民生“八字经”,发展民生GDP,倒逼教育领域要提质量、促公平、增活力,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要敢于面对挑战。我省教育发展虽然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对照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予以足够重视。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转变。目前,在城乡资源配置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一些地方城乡、校际差距较大,个别地方撤点并校太急太快,导致偏远地区学生出现新的上学远、上学贵问题;一些地方城区优质资源集中,择校热、择班热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提高培养水平的挑战。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挑选和检验。省领导多次指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与科教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说明我省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市场和就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反映在基础教育,主要表现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的不够,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偏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反映在职业教育,主要表现在学校吸引力不强,办学条件不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挑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我们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多元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发挥每所学校、每名老师和社会各界办教育的积极性。在理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办教育向管教育、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变。在方式上,习惯于用文件管学校、用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还不善于运用推动立法、制定标准、公开信息、社会监管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揽过多并存,该管的没有管到位,该放的没有真正放下去,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
(三)要把握主攻方向。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指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围绕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谋划,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工作,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
一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当前的关键,是要把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重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选拔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和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扭转应试教育倾向。
二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这两个核心。基础教育要深化教育观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促进人人成才。职业教育要建立起适应需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xx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公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优化资源配置,努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
三要大力推进管、办、评三者分离改革。要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积极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三、关于2017年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全省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面,我重点强调几项改革任务:
(一)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始终。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要求,围绕立德树人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项工作是“牛鼻子”,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省里今年要出台改革总体方案,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出台小升初就近入学实施意见,完善全省统一的小升初招生管理平台,改进基础教育评价制度。各市县要尽快建立起适应高考改革的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要达到80%;积极探索学区制、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入学和升学的依据。
二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近日,中央公布了基本内容,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完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制度设计,创造和形成“三热爱”教育与诚信教育的有效形式、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突出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推动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各部门、各方面携手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艺术素养。全面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示制度,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和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根据地域条件,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游泳基本技能培训。要实施好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把好事办好。要创新艺术教育方式,普及“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两项艺术教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学生安全工作。要以对生命强烈的敬畏感,对人民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今年秋季开始,全省中小学要统一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地一定要切实落实。同时,各地要切实履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学生非正常死亡信息,一定在上报地方政府的同时上报省教育厅。
(二)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按照中央“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三个决不让”承诺,决不让一个孩子在D级危房上课、决不让一个孩子自带课桌椅上学、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失学,实行“三个倾斜”,即资源、资金、项目向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倾斜,做到“四个基本保证”,保证基本安全需要、基本教学需要、基本生活需要、基本教育需要,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重点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3部委《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省政府已经将“新(改、扩)建5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解决500所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饮水、洗浴问题”作为今年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省里还将清理和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将资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其他贫困农村地区。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xx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省政府还将发布《xx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们要抓好落实工作。在硬件建设上,今年要实现新增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探索以奖代投、后补助等模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实现70%的乡镇以下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80%的教学班实现“班班通”。省里还将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推进机制上,重点支持部分市、县、乡镇先行先试,建设示范区、示范校。启动10个左右职业教育仿真实训系统建设,选择2个地市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在共享机制上,要启动xx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抓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工程,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今年还要组织市县教育局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三是努力解决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特殊群体孩子,让他们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一,要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流入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证他们能在当地就读。继续落实好这些学生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第二,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春节前腊月27,李克强总理到陕西安康看望留守儿童,并亲自与留守儿童家长通电话,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地、各学校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与留守儿童开展结亲情、交朋友、送温暖活动,让孩子们吃的称心、住的舒心、学的安心、玩的开心,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三,要关心重视特殊教育。各市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6-2017年)》,针对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通过多种形式,逐一安排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落实教师待遇。去年以来,少数县市出现了教师停课聚集事件,成为教育领域新的不稳定因素。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陶行知说:“家不重师,则家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简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富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的“娘家”,大家要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千方百计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我们将提请省政府对各地教育投入情况,包括教师工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公告。另外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师是特殊职业,但不是特殊公民,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表达诉求。今年,各地要在合理解决教师诉求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决不允许教师擅自停课聚集现象的再次发生。二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今年全省计划招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8000名左右。这项工作已经纳入省政府今年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各地要加强宣传,精心组织,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要加强教师交流。出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管理办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每届任期3-5年,任职满2届的原则上交流任职,城市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城乡交流、校际交流人数每年应占教师总数的10%。
(三)推进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快学前教育改革。要启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多元化办园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启动第三批“学前教育发展示范县”评估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落实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xx年已经通过教育部认定的29个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均衡质量,提升优质水平;已经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尚未接受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要突出重点,加强整改,确保如期顺利通过国家认定。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目标要求,今明两年全省还有33个县(市、区)必须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要继续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倒逼任务,确保到20xx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今年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要继续加强高中阶段招生统筹,确保普职比大体相当。要加强中职教育督导,强化市县政府落实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责任。一些县市的普职比严重失衡,这种状况亟待转变。二是要逐步打通中职毕业生上升通道。今年要全面推进技能高考和高职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改革,单招学校将由14所扩大到21所;完善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办法;引导和推动部分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专业招收中高职生规模。各地要加强宣传,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四)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今年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激发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这里我强调三项工作:
一是推进简政放权。去年,我们将中职的审批权下放到市州。今年,我们还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的要求,对教育厅105项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以及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工程、计划、评比、表彰等工作项目,逐项清理、调整、整合,进一步精简下放。
二是强化督导创新。要充分发挥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效能,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全覆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试点。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退出机制,对办学主要指标出现反弹的地方予以通报,直至取消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资格。继续开展省级示范高中复核认定工作,对复核认定没有通过的学校,要加大整改力度,再出现违规招生等一票否决的情形,将取消省级示范高中称号。
三是完善标准建设。今年,我省将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地切实履行法定责任,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出台全省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标准,创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引进机制。
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在重点推进上述改革的基础上,我还要强调一下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改进作风的问题。今年是改革年,也是落实八项规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年。省委对解决“四风”问题高度重视。最近,鸿忠书记批示:对“四风”的严重程度不可低估,必须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劲风厉势,下猛药、出重拳,清垢图新。从总体上看,我省教育系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是过硬的,教育系统的风气是比较正的。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和中小学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家要保持清醒头脑,发扬优良传统,不仅要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设计者、担当者、推进者,更要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努力在推动教育强省建设进程中善谋事、勤做事、不出事!
去年以来,先后有几位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在党风廉政方面出了事,我们听到之后感觉很痛心!关于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工作,高校工委、教育厅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布置,请大家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树立风清气正的xx教育系统形象,为我省教育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同志们,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提神鼓劲,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谱写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为xx“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谢谢大家!
最新教肓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通报了2017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结果,表彰了优秀单位代表,王刚同志总结了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重点任务,讲得很好,我都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专门向王晓书记、晓容市长和马坚副书记汇报了有关情况。刚才,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任务明确,职责明晰,下一步的关键是措施有力、确保完成。
今天在座的同志们,是全市教育系统骨干力量的代表。过去一年工作的成绩,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来源于大家的付出,得益于大家的努力。新的一年繁重的任务,依然要依靠大家、更拜托大家。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单位表示祝贺,向大家及全市教职工和支持、关心西宁教育事业的地区部门和同志们,表达诚挚的感谢。
下面,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认清新的形势与任务。
一是国家和省市对教育有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十八届一中全会,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个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我看了一下教育部网站,从2012年到2017年。对教育工作的批示、指示和谈及教育工作的要求,大致有69次之多。王国生书记去年主政青海不久,就利用教师节的机会,专程赴玉树红旗小学调研慰问。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经常研究教育议题,资金、用地优先保障教育项目,近期市委常委会又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和省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在战略地位上,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发展方向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目标定位上,强调学前教育要提升普惠水平,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加快普及,职业教育要着力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特殊教育要全面提升水平。在政策导向上,强调教育经费、教师配备向农村地区和困难地区倾斜,让所有孩子能够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工作要求上,强调落实职责分工,探索机制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工作部署上,相继出台了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
这些是新要求,是新机遇,也是我们的新任务。
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有新期待。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西宁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问题更加重视。不仅希望孩子有学上、更希望上好学,对学校教师和育人环境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关注学业成绩、升学率,还关注课业负担、教学质量;不仅追求校园环境、食宿条件,还关心校园安全、学校风气;不仅对比老师的授课水平、言传身教,还看重师德师风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成长。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再是、也不可能是政府和学校、老师的自说自话了,而是一个全面的、开放的、多维的体系。
只有积极顺应群众的新期盼,才能更好满足群众的新期待。
三是我市教育面临着新挑战。一是有差距,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兄弟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教育需求相比,不仅仅是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问题,还有教育理念、教学创新、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师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仍有差距。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任务艰巨。二是有短板,基础教育“短”在,现有资源难以应对全省人口持续向西宁聚集和二孩政策带来的扩容压力;学前教育“短”在,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不足,公办幼儿园建设滞后;义务教育均衡“短”在,农村弱、城镇挤,城市大班额问题突出,城乡教育存在明显差距;职业教育“短”在,产学企学对接不紧,职校生就业路子不宽、层次不够、收入不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民办教育“短”在,规模小,档次低,没有突出的办学特色,多数仅发挥“拾遗补漏”的作用,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师资队伍“短”在,结构性缺编矛盾长期存在,考核激励、分配倾斜等举措推进较难。
只有破解了新挑战,才能奠定新基础,迈上新台阶,迎来我们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按“两个绝对”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同志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的决定。全市教育战线必须坚决贯彻市委要求,自觉将“两个绝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方针、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实践标准”,成为各项工作的管总治本之策。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多讲几句,算是与大家再次共同学习,也是与大家共勉。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两个绝对”的理解与认识。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市教育系统,已经认真安排、并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两个绝对”的热潮。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不断增强践行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1、“两个绝对”,基于对以*同志的党中央深刻的政治认同。王岐山同志讲,“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市委《决定》中明确提出,“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建设,也从来没有不要方向的发展”。近期,有个金一南教授在香港的演讲视频在网上很火。我看了以后,总的感觉就是讲了一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上的康庄大道。实行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搞自己的政体、国体,不去搞精英政治,不去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去为少数社会阶层服务和代言少数利益集团,这既是中国国情实际,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是百年沧桑、苦难辉煌所铸就的,是无数的指标、事例、经验、成果反复验证了的,全体中华儿女共睹共证了这个过程、共建共享了这个成果,有着政治上深刻的认同。
2、“两个绝对”,基于对以*同志的党中央坚定的理论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系列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思想深刻、架构严谨、内涵宏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同时,这些理论,不论是“五位一体”,还是“四个全面”,经历了近五年的改革发展建设实践检验与证明,力度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以*同志的党中央,带领大家一天天、一步步干出来的,是大家都能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到的,是国际国内给予充分认可、高度评价的。其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3、“两个绝对”,基于对以*同志的党中央深厚的情感认同。不论是准确研判大局、精准出台各项方针政策,还是着力破除体制性结构性障碍、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还是驾驭复杂国际形势、应对各种危机挑战,包括全力维护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反腐“打虎拍蝇”,触及多方利益调整,涉及复杂社会矛盾,不是深水区,就是硬骨头,都要壮士断腕、猛药去疴,都需要坚强的决心、信心和坚忍的毅力。新一届中央,是以身负民族担当、心系家国情怀的精神,着眼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来推动的,不记怨嫌、不避矢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因此,才赢得全党、全国人民深厚的情感认同。
我们教育系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识上学业上,要仰之弥高、诲人不倦,行大道、做明灯,同样在政治上大局上,也应该目光如炬、烛照千里,立场正、脚跟稳,坚决克服“搞业务工作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抓理论抓学习占用有限工作时间”、“党外同志参不参与关系不大”等错误思想,带头学习“两个绝对”,理解“两个绝对”,践行“两个绝对”。
二要在工作中落实好“两个绝对”的要求。
1、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各级班子,要重点强化工作中的政治意识和党的意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防止和纠正党的建设宽松软的问题。要强化规矩意识和制度建设,严格请示汇报和报告报备制度;在党员和教职工队伍,要重点解决重业务、轻政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轻视甚至抵触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态度鲜明敢于亮剑,不能含混其词、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混淆视听;在各类学校、特别是高年级班次,要重点加强德育、特别是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勤学笃行、正直向上,去虚妄、远浮躁,树立远大理想,完善人格品格。
2、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思想舆论导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论述,就是我们教育应当遵循的正确方向。当前有一些倾向值得我们重视,比如只重成绩考分、不重品德品性,曲解误读传统文化和有关政策、片面夸大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一味追求自我自由、缺乏包容礼让,处事自私利己、竞争不择手段,等等。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有义务、有责任,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老师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成长标杆。要引导师生和家长消除模糊认识,要重视学识积累、学业优良,可以追求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人生舞台,但同时,一定要明是非、知荣辱、晓大义、懂感恩,寓“小我”于“大我”,把个人励志成长、家庭幸福安康,同国家繁荣强盛、民族振兴复兴统一起来。
3、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到具体工作上去。关于今年工作,王刚同志讲得很全面,我不再重复。点几件事,核心的意思,还是要坚决落实好中央和省市要求。
一是教育项目建设。解决资源紧缺、布局不合理,城市挤、农村弱等突出问题,最直接的抓手还是要加快教育项目建设。现在面临的难题有两个,一方面是随着前期几轮教育基本建设高潮,后期资金和项目将呈衰减趋势,再想争项目、上项目,必须要紧贴国家政策,并且有扎实的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是剩下没干或者没干完的,大抵是用地没落实、拆迁难度大、配套有缺口的,都是“硬骨头”了。因此就需要我们创新理念和手段,积极破解难题。特别是今明两年的“改薄”任务,全省有可能都要求提前到今年。请教育部门和县区政府多向上争取、向左右衔接,创造必要条件,尽量早建早成。
二是集团化办学。这是市委市政府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决策。去年启动了城西和湟源的试点,从目前看有两个问题,一是结合点和具体抓手不够,二是个别环节不太重视,挂牌后成效不太理想。近期,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湟源县都有一些好的想法,请抓紧再认真研究一下。同时请大通、湟中也提早安排、主动对接,思路不能停留在以前搞校校“结对子”的层面,要从办学教学理念融合、校内校外学习生活融合、师生情感融合、资源体制管理深度融合等角度,想办法、出实招、见成效。
三是学前教育普惠。这件事是全省教育工作会安排今年任务排在第一项的,可见省上非常重视。西宁市、包括三县学前教育的问题,一是资源少,入园难、入园远、入园贵;二是水平低,标准不够、缺乏特色。请市教育局、特别是县区政府认真研究一下,能否普遍摸排一下闲置半闲置的房屋,比如,原来的乡镇社区用房、整合后的学校卫生院等用房、机关单位办公楼、厂房仓库等,或者找一些开发商的待售房,政府集中租一部分,再安排一些补助装修一下,出台一个大致的基本标准,搞成一批公办或者公办民营的学前教育场所。不必追求什么“国际”“双语”之类,主要是保障普惠。
关于师资问题,单纯靠申请事业编制不太现实,省市就那么大个总量。编制问题总的原则,不管是新增、还是区域调剂,既要体现公平、突出重点,也必须考虑基层的具体实际。大家的目标都是把教育办好,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就要互信互助、互帮互谅。学前教育师资,主要还是靠政府购买服务,搞同工同酬的聘用制,依《劳动法》约束用工关系,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退休进社保,不存在以后“转正”、“列编制”的问题。基础教育的教师缺编问题,也可以向这个方向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但都要政府统筹教育人事编制部门,有一个“量”,不能随意地招聘解聘、带来社会问题。这个方面省上是支持的,丽华副省长在讲话中已经明确了。
四是重视校园安全。现在出现的校园欺凌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的,但社会关注度很高,且有“传染”的态势。这次会上印发了防治校园欺凌的《十条措施》,请大家回去认真落实。除了严加管控、随时处置,还是要在教育引导和前期干预上多想点办法。特别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广泛宣讲校园欺凌不仅是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要受到惩处,更是丑陋、落后、不自信和缺乏良知的表现,会受到鄙视和唾弃,同时鼓励表彰学生的举报和制止行为,进而努力形成一个人人抵制校园欺凌的氛围。要格外重视师生心理和情绪问题,越是课业负担重、教学压力大,越要关注课堂上下、学校内外的思想变化,早发现、早疏导、早解决。这方面出问题、特别是出现极端事件,损失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
五是关于教师队伍。主要强调两件事:一是进一步重视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职称评聘过程中遇到的岗位设置不合理问题,要实事求是,统一统、算一算,认真与编制人事部门衔接,该解决地想办法解决。比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培训问题,要鼓励支持并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导向性。总的原则是各级各部门都要尽力而为,努力给教育教师办点实事好事。二是进一步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和精神生活。教师由于职业原因,一方面工作强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接触的社会面又相对要窄一些。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否结合教育培训或利用一点假期,多组织一些参观、走访、交流、实践和其他文体活动,既让教师减减压、散散心,也让教师多接触行业之外的人、多了解校园以外的事,感受西宁改革变迁,参与经济社会生活,通过丰富自身,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同志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身上既寄托着殷殷厚望,也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希望大家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高效的工作,全力践行“两个绝对”,共同谱写西宁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做出新努力、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