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分数线

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陕西科技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3-11-12 10:48:54

据最新陕西科技大学招生网和吉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683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陕西科技大学,不过每年陕西科技大学在吉林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陕西科技大学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陕西科技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881名;

2、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陕西科技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837名;

3、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陕西科技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2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716名;

二、陕西科技大学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陕西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504 15881 省政府

2、2021年陕西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489 16837 省政府

3、2020年陕西科技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吉林 理科 本一A 527 15716 省政府

最低分的公办二本大学有哪些

序号学校名办学性质学校类型批次2022分数
1河北中医学院公办医药二本435
2廊坊师范学院公办师范二本435
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公办师范二本436
4湖北医药学院公办医药二本438
5新疆农业大学(较高收费)公办农林二本439
6赣南师范大学公办师范二本439
7衡水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39
8莆田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40
9巢湖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40
10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公办民族二本443
11桂林旅游学院公办财经二本491
1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92
13咸阳师范学院(中外合作)公办师范二本493
14梧州学院公办综合二本494
15山东工商学院(中外合作)公办财经二本495
16西安航空学院公办理工二本495
17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公办综合二本496
18黄山学院(中外合作)公办综合二本497
19湖北理工学院公办理工二本497
20新疆农业大学(较高收费)公办农林二本497

高考提前批能填报几个志愿

本科提前批一志愿只有1个学校。高考的提前批次是指比普通批次要早,一般高考结束以后提前批次就开始报名如果提前批报了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

提前批:本科在录取前填报1次志愿,录取过程中征集1次志愿,征集志愿时设高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第一次填报志愿和征集志愿均填报1所高校,调剂志愿设3类高校及专业(军事、公安、其他)是否服从调剂。

专科设1个高校志愿和高校及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每所高校志愿均可填报6个专业及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具体应以本省实际情况为准。

三、陕西科技大学学校介绍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主体东迁西安。学校作为“西迁群体”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6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西安未央校区、太华路校区和咸阳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055亩,建筑面积129.6万平米。西安未央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灞河之滨、未央湖畔。有专任教师1350余人,拥有国家“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百余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00余人;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设有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阿尔斯特学院和体育部等16个学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二级学科9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本科专业63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教育学等9大学科门类。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8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校级院士工作创新团队7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5‰),迈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2项;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6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6项、新农科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1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62项。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50所、陕西省唯一一所普通高校基层团建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先后依托学校成立,入选首批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素质能力大赛、精品项目建设、易班应用等重大工作和活动中成绩优异,成为唯一一所三届蝉联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一等奖的高校。在师生中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典型。科大学子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殊荣,学校是唯一一个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先进集体奖”的陕西省属高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节目专题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74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重大重点项目等;获得科技成果奖励4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6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出版著作325部,SCI三区以上收录论文2385篇,EI收录期刊论文1854篇;共获授权专利6632项。连续9年位居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50位、陕西省属高校第1位;进入“最新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榜单”20强,成为国家80所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之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前沿科学与技术转移研究院,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合作成立技术转移中心6个,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入选院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研修项目,师生出国人数逐年大幅递增。拥有陕西高校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大力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来自德国、俄罗斯、西班牙、荷兰、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本硕博学生来校学习。 在5年一次的全省“五一”评选表彰活动中,学校成为唯一一所在2012年、2017年连续两次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高校;、2018年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连续四年在省属高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站在新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将以****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实施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 (以上统计截至2021年9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