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分数线

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

发布时间:2024-03-06 19:30:48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招生网和江苏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江苏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317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147317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不过每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江苏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江苏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1、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8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7732名;

2、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历史(历史+不限)最低分需要4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3099名;

3、江苏高考2021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最低分需要51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2763名;

4、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5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7317名;

5、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6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9472名;

6、江苏高考2022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6494名;

7、江苏高考2021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物理(物理+不限)最低分需要45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6166名;

8、江苏高考2020年考生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4822名;

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江苏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84 47732 省政府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91 43099 省政府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00 37213 省政府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06 33553 省政府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55 147317 省政府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65 139472 省政府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5 130970 省政府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80 126494 省政府

2、2021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493 45301 省政府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03 39238 省政府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507 36770 省政府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14 32763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46 135147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58 126166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459 125355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460 124517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65 120395 省政府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467 118624 省政府

3、2020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苏 理科 - 本二 328 124822 省政府
2020 江苏 文科 - 本二 317 35721 省政府

新高考省份二本录取分数线

3+3高考地区

天津:天津市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63分

北京: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25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18分

海南:普通类本科批471分,部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69分

浙江:普通类第一段497分,第二段280分

山东: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13分;普通类一段线:437分

3+1+2地区

辽宁:本科分数线为历史类404分、物理类362分

重庆:本科分数线为历史类415分、物理类411分

湖南:本科线为历史类451分,物理类414分;高职专科为历史类200分,物理类200分

河北:本科线为历史类443分,物理类430分

江苏:本科分数线为历史类471分,物理类429分

补录和征集志愿的不同是什么

1.平行志愿中的中的征集志愿它们是一样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一次录取后,院校招生人数不足,就要进行征集志愿!(即还没被录取的考生有机会再填多次志愿)之后的再一次录取过程就叫补录。(可以理解为第二次录取)

2.征求志愿通俗的将是高分征求,而补录是降分征求,还有征求志愿的专业较多,降分的话很难有好的学校专业

3.当然有区别了,征集志愿能选的专业很多,补录只能选那些人没填满的专业。

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校介绍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三沙市人民政府等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也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1954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几经分合、调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学院。2009年学校主校区由五指山市搬迁至三亚市。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转隶归属学校管理。 学校拥有三亚、五指山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100多亩。现有总建筑面积53.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7771.82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112.24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77.07万册,电子图书206.97万册。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专业硕士点,53个本科专业(其中18个涉海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管、文、法、农、教、艺、史9大学科门类。学校已有海洋科学等18个涉海类专业(方向),确定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热带海洋生命、热带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海岛旅游、民族等五大特色学科方向和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9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双百”人才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13个。此外还有科技部、教育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批准或设立的大学科技园和对外交流、人文社科、人才培训类平台基地10余个,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4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50多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30多人,双聘院士4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南海名家、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也有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73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41人,本科生15429人、专科生2878人,留学生83人。学校确立了“服务需求,心智为本,通专结合,德能并举,知行合一,创新自立,勇于担当”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先后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三亚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等,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328项、省部级奖励669项。近3年在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2个,“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个、铜奖1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个、铜奖2个,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个人各1个。在电子设计大赛、导游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0个,二等奖72个,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大洋奖1个。学校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2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3次。 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76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2项。学校海洋测绘保障应用项目获得资助7991万元,三亚崖州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项目获得资助5000万元。在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研究方面,《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海南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获得“海南省产学研结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和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注重发挥科技支持、文化影响、智力服务等作用,主办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成为“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分别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组织开展金砖国家*会晤、博鳌亚洲论坛等公共国际事务公益服务活动及“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支教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依托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交流合作优势日益彰显。学校先后与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签署合作协议156份,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议87项。派出1000多名学生做交换生、汉语志愿者、共同培养硕士生、游学生、海外实习生,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收来华留学生320名,涉及15个国家。交流合作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中国-奥地利旅游管理项目。招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38名外教到学校工作。近年来,学校组织承办的国际论坛、国际研讨会30余场,接待和参加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会议320多次。 学校将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以****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海洋大学,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5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