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考生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思儿思学教育网发现大家普遍存在一个误区:“高校录取是先划定投档分数线才进行投档。”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为大家解析一下。其实,高考各批次的最低投档分数线,都是在投档之后才会有。具体来说,在每一批次投档时,省教育考试院是根据院校公布招生计划数和确定的投档比例,再根据考生成绩排序及志愿填报情况进行检索投档,排在最后一名的考生成绩即为该院校最低投档分数线。投档线并不是事先公布的,而是在对院校投档完成后自然形成的。本文小编整理了关于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最低录取投档线,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低录取位次排名。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历年投档录取分数线【理科】
年份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排名 | 录取人数 | 录取批次 |
---|---|---|---|---|---|---|
2018 | - | 351 | 336 | 38197名 | - | 本科第一批 |
2018 | - | 329 | 285 | 80785名 | - | 本科第二批 |
2017 | - | 342 | 331 | 39641名 | 1811 | 本科第一批 |
2017 | - | 313 | 269 | 92384名 | 50 | 本科第二批 |
2016 | - | 357 | 353 | 33327名 | 1042 | 本科第一批 |
2016 | - | 351 | 315 | 43081名 | 411 | 本科第二批 |
2015 | 352 | 348 | 344 | 32107名 | 786 | 本科第一批 |
2015 | 343 | 341 | 310 | 43751名 | 378 | 本科第二批 |
2014 | 353 | 348 | 345 | 35267名 | 881 | 本科第一批 |
2014 | 343 | 341 | 312 | 47960名 | 256 | 本科第二批 |
2013 | - | 343 | 338 | 32675名 | 855 | 本科第一批 |
2013 | 339 | 333 | 312 | 51790名 | 339 | 本科第二批 |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历年投档录取分数线【文科】
年份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线 | 最低分排名 | 录取人数 | 录取批次 |
---|---|---|---|---|---|---|
2018 | - | 347 | 337 | 10609名 | - | 本科第一批 |
2018 | - | 321 | 281 | 27984名 | - | 本科第二批 |
2017 | - | 340 | 333 | 10936名 | 333 | 本科第一批 |
2016 | - | 353 | 355 | 10560名 | 163 | 本科第一批 |
2016 | - | 353 | 325 | 10560名 | 163 | 本科第二批 |
2015 | 345 | 344 | 342 | 8394名 | 258 | 本科第一批 |
2015 | 341 | 340 | 313 | 10441名 | 178 | 本科第二批 |
2014 | 336 | 333 | 333 | 9825名 | 230 | 本科第一批 |
2014 | 332 | 330 | 301 | 11432名 | 158 | 本科第二批 |
2013 | - | 331 | 328 | 8724名 | 298 | 本科第一批 |
2013 | 329 | 324 | 299 | 12719名 | 121 | 本科第二批 |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及图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高校,同时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基本概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万人,教师1500多人,拥有院士、*、百千万国家级培养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等专家6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等10多个。专任教师博士化率70%以上,国际化率达54%。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水文气象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地理与遥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雷丁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部等22个院(部),另设有民办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教育部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