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分数线

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南工程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4-08 08:31:40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河南工程学院招生网和江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江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80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8232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河南工程学院,不过每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江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河南工程学院

1、江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2323名;

2、江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728名;

3、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7584名;

4、江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987名;

5、江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288名;

6、江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河南工程学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7496名;

二、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西 理科 本二 480 82323 省政府
2022 江西 文科 本二 515 21987 省政府

2、2021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西 理科 本二 489 73728 省政府
2021 江西 文科 本二 550 17288 省政府

3、2020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西 理科 本二 504 67584 省政府
2020 江西 文科 本二 530 17496 省政府

二本压线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有哪些

学校名称所在地办学性质最低分数线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外合作)浙江民办436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6
阳光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7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中外合作)陕西民办438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中外合作)天津民办438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中外合作)福建民办439
衡水学院(中外合作)河北公立439
莆田学院(中外合作)福建公立440
巢湖学院(中外合作)安徽公立440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青海公立443
锦州医科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43
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吉林公立445
渤海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46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中外合作)吉林公立449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海南公立449
广州南方学院(中外合作)广东民办449
北部湾大学(中外合作)广西公立451
辽宁科技大学(中外合作)辽宁公立452
新疆农业大学(中外合作)新疆公立452
邯郸学院(中外合作)河北公立453
山东工商学院(中外合作)山东公立453

报考军校的视力要求

1、军校对考生双眼视力有专门要求,报考军队技术类院校,也称非指挥类院校,裸眼视力要达到4.6以上;报考军队指挥类院校裸眼视力要达到5.0以上。

2、每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4.9(0.8),指挥、潜艇、水面潜艇、坦克、测绘、雷达专业学员不合格。每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8(0.6)以上;或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7(0.5)以上,另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9(0.8)以上;或每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6(0.4)以上,矫正视力每一眼在4.9(0.8)以上,技术专业学员合格。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3、事实上,由于专业、院校的不同,一些对身体(视力)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以下只是一个可以认为是最低的标准。所以如果您的视力比较差,就需要做手术。否则是不符合相关政策的。

三、河南工程学院学校介绍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于2007年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原煤炭部直属院校;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4年,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著名抗日将领杨靖宇将军为学校的杰出校友。 学校办学基础扎实。现有龙湖校区、桐柏路校区和南阳路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1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体育馆、室内游泳馆、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齐全。 学校育人质量突出。现有24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开设5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0余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金课24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5个。获批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20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办7个本专科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联合开展了博士培养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开展了大学生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多项。 学校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0余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00余人。现有国家*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19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543”计划,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纺织新产品开发、纺织大数据关键技术等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涂装生产线仿真与测试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6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校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与驻马店市政府、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河南永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远大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高成长性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政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行业学院12个、企业冠名班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 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以*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引,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严管厚爱、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五项工程”“五育并举三全育人行动”等为代表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以明月湖、怀若谷、名人雕塑园、轩辕文化园、明德励志园、黑白工业史发展园等“一湖一谷四园”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创建品牌。校园环境“绿、亮、畅、洁、美”,校园绿化覆盖面积达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 %以上。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开启新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学校制定了“建好示范校、创办硕士点、努力建大学”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校上下正在以****思想为指导,秉承“自强不息、博学精艺”的校训和“严谨、勤勉、求实、创新”的校风,按照“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创办硕士学位点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两项任务,健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体系,秉持管党治党、科学治校、教授治学、改革创新四项理念,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产教融合、文化引领、服务优质七大战略”的“12347”发展思路,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勤奋的工作,全面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开放度较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懈努力! (数据信息截止2021年4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