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小学班级管理方面获奖德育案例(五篇)

德育教育案例 篇1

我班的后进生群体,经过对其成长环境分析,有以下几种情景:

1,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

2,还有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

3,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这就构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总觉得自我缺少亲情,潜意识中有一种补偿心理,在本事、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情景

李冠,男,17岁,由职高辍学转入,2009年进入我校高一学习,班主任反映该生学习无兴趣,打架,大喊大叫,甚至有点在女同学面前动手动脚。2010年留级进入我班学习。

2、个案的家庭情景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本事不高,再加上他们经商的缘故。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梦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李冠的行为主要表此刻: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狂躁,自我约束本事差;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本事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构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经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2、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小孩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当弥补他们的缺憾。所以,他们对小孩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梦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仅有给予相应的帮忙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本事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向家长提出:“多给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个人卫生自我动手,多做家务。”帮忙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构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要求家长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梦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构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忙孩子构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他进取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李冠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进取发言……所以我们能够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课堂中,多为李冠供给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景,开展一些团体的活动和竞赛,任命他为负责人,让他感到被信任和职责感,在组织活动中,他的主动参与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我也是一份子,从而到达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团体关注他,接纳他

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本事的时候,还注意发挥团体和伙伴的作用,经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忙他在团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团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李冠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构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团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齐交往,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忙,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他,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他来说,仅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仅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日,而应当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他在必须程度受到打击。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所以,要调动他的进取性、主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发现他今日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能主动帮忙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多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由自我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景会怎样去做。大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厌恶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进取为团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参加了校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相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必须会取得更大的提高。

李冠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教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李冠同学的提高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当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德育教育案例 篇2

(1)案例及分析

新学期,我接2016级九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王勇,他是个与众不一样的学生。他是山东人,家长在济源以收废品为生,王勇是个体育特长生,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王勇的种种“恶习”。

1.经常迟到。

2.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要么睡觉。

3.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

4.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可能是体育生的原因,身上汗味,脚臭味比较大,平时不注意卫生,调座位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5.吃零食,垃圾直接塞在桌腿中间或扔在地上。值日生对此怨声载道。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提高,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教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貌,之后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毫无长进,真是“顽固不化,屡教不改”。

(2)教育引导过程与方法

对于王勇的态度,我的心都快冷了。可是,自我身为班主任,对整个班团体负有职责,就算王勇是“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这样几个问题:他不想提高吗?他没有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吗?他不想做个好学生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引导王勇认识自我的错误,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取得他的信任,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渐渐地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

其次就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王勇的提高。有一天早上王勇又迟到了,我让他过来(他快走几步来到我跟前),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批评他,而是笑笑拍拍他的头说“今日怎样表现这么好一叫你就跑过来了,今日也比昨日早到了几分钟,照这速度明天就不会迟到了”,他笑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之后说“我明白你练体育确实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我相信你在文化课上也能超越你自我”。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团体。为了让他能够融入团体,让同学们都能够理解他,我用小组来考核同学,把他和同学们捆绑在一齐。当他取得提高时,除了表扬以外,我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忙,异常是某某同学的帮忙等等。慢慢地有同学愿意和他坐同桌了,他也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虽然他没有变成一个让任课教师都喜欢的学生,但他已经成为一个不让同学、教师厌恶的学生了!

(3)案例反思

经过上头的案例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王勇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提高。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忙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教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所以,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忙和带给他的欢乐,让他在欢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欢乐!经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王勇同学的情景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我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所以,我就改变了策略,先表扬他,让他先理解教师,然后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其实在很多时候,“后进生”和“优等生”仅有一线之差,教师只要态度正确、施教得当,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是再厚再坚硬的冰也能把它融化,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进取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德育教育案例 篇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如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就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能从学习课文内容到生活实践都能从感情上的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案例 篇4

去年秋天,对我来讲意义非凡。在这个象征收获的季节里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批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明白中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人格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正是抱着这种心态,丝毫不敢有所松懈,期望不仅仅能在知识方面传道,更能够在人生中这个充满变数的阶段为他们解惑。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由我担任班主任的高一十班,班级有凝聚力,学生乐观向上,学习主动性强,构成了很正气的班风。在这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收获不少,感受颇多。如何加强班级建设,创立充满活力,有凝聚力的班团体呢?下头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信任学生,放开手脚

高一十班入学时有55人(包括1名韩国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30人。从高一军训开始,经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男生训练热情高涨,训练质量很高,团体荣誉感很强,这是优点,但有些男生表现欲过强,期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其中以X同学最为突出。在训练时他表现得极为突出,对同宿舍的同学很热情,主动照顾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为了为最终的文艺表演排练节目,最强度很大的训练过后利用午休时间精心排练。但由于纪律问题被其他教师批评过一次。女生普遍训练踏实,较为细心。我没有对过分表现的学生予以压制,而是在心中默默的计划。开学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特征,以及在军训中的表现并适当参考了他们以前的经历,任命了我办临时班委会。并大胆的予以在军训中表现活跃的同学重要职务。班委会名单宣布后,虽然嘴上说不想担任职务,从X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惊讶和得意的表情,更加坚定了这样做的决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也证明了当初的决定没有错,选择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展示自我,既稳定了本人及周围同学的情绪,也是能使他们在不断地为班级服务组织活动中找到自信,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这样就构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

记得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他的演讲词中以往这样说过:人,生来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也应是平等的,可是,我想这只是在人格上才应当是这样的。在学识上,教师和学生绝对不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永远应当站得比自我的学生高,此所谓“学高为师”。教师得有一桶水甚或是更多的水,才能够去装满学生所持的不一样的杯。我们提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指的是:教师要学用学生的眼光去看问题。这样你才能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切合实际地将学生原本所持有的不一样尺寸,不一样形状的杯子装满,让他们有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主角出现学生的面前,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刻,我每一天在处理班级事务之前与之后都不忘提醒自我:我所做的一切尊重了学生的权利了吗?

三,尊重、肯定、赞扬学生

尊重学生,以肯定、赞扬来代替指责、批评。学生不是物品,我们应当把学生当作具有自我的思想、感情、性格等个人品质的人来对待,即使对待后进的学生依然要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偏见,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多跟自我的学生说“你行”,“你能行”。也许,在某一天,你会发现,他真的做得很好,你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即使你非得要批评一个学生,也应当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之后跟他说:如果你能……的话,那就会……这样做了之后,你常常会看到被批评的学生心悦诚服的表情,既让你的学生虚心理解了你的观点,又避免了师生间因批评而起的矛盾与冲突,并且,这样做的实际效果要比直接批评所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直接批评有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是听你的话,照你所说的去做了,但其实心里并不必须信服于你。尊重学生就要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当作有意义的事情来关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提高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同时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也是尊重他们。

四,关心、体贴、爱护学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在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带来的是简便愉快的气氛及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做一名优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像关心自我的亲人一样去关心爱护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感觉到教师的爱。如:某位学生昨日生病了,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就不失为一种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今日来了之后,你的一声“好点了吗?”会令他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关心他;天气冷了,问一句“别忘了加件衣服”会令人倍感亲切;所有这些都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爱,而一旦你付出了真心的爱,那是必须会有回报的,那就是: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无行中构成一种进取的热情与动力,学生会以刻苦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你对他的爱。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理解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做到以学生为本,用爱去真心体会学生们的世界,相信他们必须能够欢乐地扬起他们自我期望的风帆,开始他们欢乐的人生之旅。

德育教育案例 篇5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宏辉。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一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提高,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教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貌,之后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以往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可是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终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团体,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我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教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明白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我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可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当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必须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之后,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当他有一点提高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教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职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吕烨帧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忙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长,行为习惯异常好,自制力也很强,能够在帮忙他的同时不影响自我的学习。每一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改讲解。有了同桌的帮忙,他的学习进取性有了一些提高,相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必须会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日,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职责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到达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期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