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赴港招聘应先考虑内地就业(一)

 19~20日,廣州市人社局、廣州市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一連兩天組織企業到香港兩所著名大學招聘,吸引大批在港讀書的內地畢業生到場應聘,廣州的生活氣息和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成為吸引香港高層次人才的魅力點。副市長貢兒珍指出,廣州和香港雖一衣帶水,但由於歷史原因和其他因素限制,卻又分別形成兩種不同的文化氛圍,兩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差異。存在這種差異和差距,使得穗港兩地的互補有了必要和依託。(廣州日報2014.3.21)

这个招聘不是只去了一次而是“一连两天”。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同期增加19万人,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就业形式严峻,被称为史上难就业季。,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再创历史新高。

广州相关部门却于如此沉重的就业压力而不顾,赴港招聘,把本可以让内地生就业的岗位让港校生取代了。

外企反映中国教育滞后,学校教的知识还是20年前的,学生应聘到企业还必须培训后才能上岗,银行业人士也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上岗后,一般都得重新学习。
企业为了发展,倾向于直接招聘知识技能胜人一筹的高素质人才,无可厚非。而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也更有利于一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个择优原则。但作为政府主持的招聘,政府就不能只考虑这些有利因素,而应考虑整个社会的谐调发展,哪怕是减缓发展。如果说香港的教育有优势,那么,内地教育的相对落后和结构的不合理,这个结果政府就应承担。对于不能完全适应用人单位职业要求的,政府或企业应组织再培训,政府应该来承担这个再培训的成本。并且,经过了这个过程,也才能作好总结,才能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作好以后的教育方向上的改革与结构上的调整,解决后目前教育存在的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问题,解决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政府应主导培养人与用人相结合,不能学校只管教育,企业却不用学校培养的人才,二者完全分离,学校培养的人是否有用,政府也不去管,用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就永远无法解决。
招聘方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限制,又分别形成香港与内地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港穗两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差异。存在这种差异和差距,使得穗港两地的互补有了必要和依托。”这个招聘目的是为了两种文化的互补,结果倒是吸引了大批在港读书的内地毕业生到场应聘,文化互补的效果不一定能达到。如果要说引入竞争和互补,那么可以削减在港校招聘的名额,适当地起到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