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办学模式是中轴(一)

广大新建本科院校对今年全国“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或许莫过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部署。其实,近五年来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渐聚焦到“转型发展”上来,并出现了创业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基层大学等各具特色的办学追求。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本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涉及政策导向、制度创新、模式变迁、课程优化、教学改革等内容和要素,而办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说是转型发展的中轴,转到哪里、怎么转是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

价值取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经过十五年来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上大学”转移到“上好大学”,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是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部署,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行动。如果希望在激烈竞争、生源危机、就业压力和社会的质量认同系列发展问题中成功突围,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全面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动力机制,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按照伯顿·克拉克对学术权力模式的划分,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权力模式类似于法国,呈现一种供给驱动的动力特征。其核心是以招生计划来控制人才供给,进而实现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在公共教育经费的调配上也能保证一定的平衡。这也导致政府和新建本科院校更多地关注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对市场是否真正需要却关注较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的任务是上专业、加计划、争专项等办学资源,而对关系到办学质量的专业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反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从新建到“新型”高校的跃迁,就要建立“需求驱动”的动力体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积极改革创新。

资源配置,从粗放管理转向集约运营

在经济建设中,粗放发展靠规模外延的扩大获得成效的增加;集约发展靠改进技术、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成效。当前,新建本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