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兰州三办模式确保农村孩子受到良好教育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两基”的全面实现、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农村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人口不断流向城镇,农村学校生源大幅下降,使一些农村边远小学陷于“办又难办”的两难境地。

针对这种现状,兰州市顺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趋势,为了使农村边远乡村实在走不出去的孩子能接受基本的教育,积极探索,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有效填补农村短板,有效巩固农村生源,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使边远农村“走不出去”的孩子就近就学,有条件的家庭在县城教育园区就读,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好教育,破解了农村办学中集中与分散的两难困境,也是对精准扶贫、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贡献。

办好县城教育园区 办好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 办好偏远村社必要教学点

兰州:“三办”破“两难”

雪后初晴。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初中银装素裹,学生们相互追逐着打雪仗,校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看着眼前景象,校长王天才脸上绽开了一朵花。“前些年,家长宁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往外送。现在县上投资近4000万元,把附近学校合并建成新的武胜驿初中,教育质量大幅提升,这几年学生又在往回流。”王天才说。

武胜驿初中只是兰州市农村教育办学质量提质跨越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上千所乡村学校、教学点,几乎都发生着类似变化。

现实逼出农村教育“三办模式”

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兰州农村教育问题仍然非常突出:8个县区中有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1个插花型特困县,全市360多万人口中农村人口1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458所。

“兰州一头搭着中心城,四边接着贫困县。”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说。2011年,兰州市通过“两基”国检,解决了“有学上”,但农村孩子“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

加上城镇化推进与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政策等原因,兰州农村教育面临着两难境地:集中办学有困难,一些特困家庭走不出山村到中心校就学,而分散办学成本又高。

2013年春天,何泳忠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偏远村小和教学点,与师生座谈,向学生家长了解实情。

在调研的基础上,兰州市教育局提出了发展农村教育的“三办”模式,即办好县城教育园区、办好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好偏远村社必要教学点。同时,提请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兰州市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一场改变兰州农村教育命运的战役就此打响。

三大举措提升农村教育“硬实力”

这几年,兰州市下辖3个县按照“三办”模式要求,整合财力、物力,大力新办教育园区。

永登县城“12345”园区办学如今已初具规模,分别以永登县特教学校、永登一中、永登八中、新城区小学、新城区幼儿园为龙头,形成特殊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几个联盟。

皋兰县教育局副局长魏丛林说:“教育园区建设激发了农村教育的办学活力,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带来的压力,也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现在全县65%以上的学生在县城就读。”

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兰州市发展大农村教育、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又一举措。“十二五”以来,兰州市按照“一个乡镇建设一所寄宿制小学和一所寄宿制中学”的思路,投资10亿元,全面建成127所寄宿制学校,让寄宿生学得好、生活得好。

名校办分校、分校在农村,兰州市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以城带乡效应。截至目前,兰州市中心城区10所名校在农村地区建成了分校,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

“教学点是教育的神经末梢,是均衡发展的短板。”何泳忠说。,兰州出台《农村教学点提升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从硬件、师资等方面推动农村教育全面升级。目前,全市127个教学点中,95个已建成标准化教学点。

农村学校“软实力”全面升级

从2011年起,兰州市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城区的157所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与157所农村校结成对子。

2013年以来,兰州市实施“千进八百互动计划”,每年组织千名农村教师集中走进城市学校参加培训、选派1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顶岗支教、100名校长主任到农村学校挂职交流、100名农村教师进城市名校跟班跟师培训、300名“三名”人才农村巡回支教、100名优特教师送教下乡等,通过城乡互动、以城带乡,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借助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名师发展学校、骨干教师研修等项目,兰州市“润师助长”,先后送他们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全市86个名师工作室、71个导师团,以近千名农村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3年一个周期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培养,一大批农村教育“专家”脱颖而出,“名师引领、骨干支撑、新秀成长”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此外,兰州市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每年评选示范校和达标校,乡村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发展格局。

“农村教育本来是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可这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的流动又成了‘难板’。我们用‘三办’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何泳忠说。(记者 冲碑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