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哪些教育热点会点燃两会 各地两会教育热点透视

发布时间:2024-01-20 16:09:30 思而思学网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在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哪些教育话题会成为热点?哪些教育人群会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老百姓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是否能在两会议题上有所体现?记者整理了全国各地省级两会上的教育热点话题,结合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所做的调查,进行了采访。

最热的话题有哪些?

关键词

全面二孩与“入园难”

有数据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新增适龄幼儿近600万人,“入园难”成了一个迫在眉睫、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成了各地两会讨论的热点。

将关口前移,学龄前婴幼儿入托难问题也日益显现。天津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孙德红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现有幼儿园扩班,或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建立托幼机构,填补婴幼儿入托教育空白。

相较于城市,农村儿童入园问题更加突出,其入园率远低于城市,农村幼儿园的园舍面积、保教设施、师资条件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除了硬件设施外,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名誉校长陶月梅在调研中还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不足、整体素质待提高、待遇保障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鼓励有条件的社会机构办幼儿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入园难,但是,民办园仍面临“二等公民”的身份歧视。河北省两会上,政协委员刘教民建议,应进一步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园的各类歧视政策,落实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园的同等待遇。

关键词

校园欺凌

2017年12月,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让校园欺凌再次受到热议。

最高检通报,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697人。但从“两高”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真正进入司法程序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人并不多。“校园霸凌”在法律上仍然存在盲区。

对校园欺凌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思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亟待社会、学校、政府来作答。“建议上海尽快邀请第三方专业人士,完成对校园欺凌的界定,同时尽快启动上海校园欺凌专项普查。”上海市两会上政协委员朱建国、陈永亮将在2017年两会期间递交此提案。

除了将惩处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法治和制度框架以外,学校应该承担起预防的责任。有委员提出,面对“校园欺凌”,学校需要从心理、行为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将“校园霸凌”扼杀在萌芽期。

关键词

教室空气质量

地方两会上,“治霾”当仁不让成为关键词。如不出意外,全国两会上“治霾”热度也会只增不减,关于空气净化设备进校园的呼声很迫切。

上海市两会上,政协委员蒋颖呼吁,及时将空气净化系统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中,或将采购空气净化系统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建议“企业向教育机构赞助空气净化设备的,给予一定扶持,鼓励企业向教育机构投资和捐赠”。

蒋颖所呼吁的,在多地已有案例。2017年1月,北京市教委部署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试点工作,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郑州也在市直和市内9个区各挑选5至6所学校,共58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试点,安装新风系统。

尽管各地纷纷开始试点,但是目前仍没有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国家标准。标准的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我们应该加快中小学校教室环境的立法速度。”上海市两会上,人大代表黄晨牵头提出《关于建议制定〈上海市幼儿园、中小学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条例〉的议案》,成为本次上海市人代会上“代表背书”人数最多的议案,44名代表在议案附页上签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