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两会政府机构改革,全国两会政府机构改革相关新闻提案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火热开展中,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机构将会有什么改革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给你带来的关于2017两会政府机构改革的相关内容。
2017年全国两会20大议题预测
经济议题
“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7年8月?9月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多次强调“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201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提出2017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1月17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主席又一次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并表示将在5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从各地两会来看,目前共有29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一带一路”,主要涉及产能合作、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一带一路”话题有望继续在全国两会上持续发酵。
此外,“一带一路”的经济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如中国中铁2017年下半年迎来了海外新签合同的爆发式增长,其2017年海外新签订单增速达49.6%;中国建筑的海外订单落地速度同样在加快,2017年度公司实现境外订单1124亿元,占同期总订单额的6.04%,同比增长4.30%。
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5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和价格机制改革四个方面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17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六项任务,10月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7年?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随后党中央首次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从2017年1月至今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绝大多数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去库存,尤其是玉米去库存,增加农民收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方面。
经济增速
2015年至2017年,权威人士三次解读中国经济,引起强烈关注。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各界广泛讨论原因。
2017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以6.7%的经济增速重返全球第一。
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应更关注“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但并未提及2017年GDP增速区间,舆论认为这是决策层淡化经济增长速度、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表现。
全国两会期间,各界解读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表现、分析2017年经济发展态势、探讨如何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等话题将成为关注重点。
国企改革
2017年6月底以来,国企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
9月底发改委召开混改试点专题会;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国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定调混改是国改重要突破口;2017年1月12日,国资委表示要深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改进入以混改为突破口的2.0阶段。
31个省区市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无一例外全部将国企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集中于混改、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国有资本运营等方面。
此外,2月3日山东国资委发布《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中小股东作用的指导意见》,2月9日山西召开国资监督管理工作会,2月16日上海召开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国企改革工作推进紧锣密鼓。
从我国政策推进的节奏和地方两会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企改革将可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主题之一。
财税改革
高企的税费成本一度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舆论普遍要求降税减费。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
近两年来,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的是“营改增”,2017年财税改革有望在个税、环保税、资管产品增值税、五险一金方面展开。
个税问题也备受关注。
2017年年底,有媒体曾经报道个税改革相关方案已经出台的消息。
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个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目前的分类税制转向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目前,减轻纳税人的个税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个税。
实际上,降低个税负担无非有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个税起征点,这种做法比较简单,但问题同样明显。
另外就是由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征收改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或者就是增加抵扣个税的范围和额度,这种做法更加公平合理,但操作会有一定难度。
海外投资
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以大型央企、优秀民企为代表的企业加快了海外投资步伐,成绩单颇为亮眼:中交集团在肯尼亚签署约53亿美元项目合同,中国中车获得澳大利亚等多国订单、全年海外签约额突破80亿美元、南亚地区首个铁路工厂在印度投产,中广核中标法国海上风电项目、与法国电力签订英国核电项目最终投资协议,美的发起收购德国库卡等多起海外并购,海尔收购GE白色家电业务等。
中企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创新”“国际化”等成为中企海外形象的新标签。
但中企海外投资火热背后风险暗存,引发舆论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近年来,国资委多次下发监管文件并“核查”央企海外资产。
2017年1月,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对央企海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
在英国“脱欧”、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国际背景下,央企海外投资有所“降温”,国家如何引导央企理性投资,以及央企海外市场竞争表现、海外投资提质增效等方面内容仍将受到关注。
金融风险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经济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但是,平稳中仍有一些小插曲:从2017年年初的人民币汇率急贬,到2017年岁末的“在岸人民币汇率破7”的乌龙传闻搅动市场神经,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起伏,汇率也成为2017年人们最关心的财经话题之一。
12月15日,美联储上调利率,并暗示2017年再加息3次,步入升息通道,这也意味着,人民币会与其他货币一样仍然有对美元贬值的压力,引发部分舆论出现“汇率危机”的担忧。
另外,有专家认为,当前触发经济危机的潜在诱因和要素开始显现,我国总体债务规模和债务率持续攀升,国有企业成为债务风险的主要集中地。
同时,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18万亿元,因此,一方面,如何防止出现由债务风险引发的债务危机尤其受到关注;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完善危机应对机制和风险缓释机制,也成为当下的重要诉求。
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2017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进入合规发展之年,政策收紧,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力度加大。
因此,监管升级能否驱逐“劣币”,能否提振理财投资人的信心,网贷行业收益率下行、洗牌加速下民众的钱该交给谁理,均可能成为全国两会热点议题。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
我国经济进入重大转型期,“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放缓。
2017年有上市企业“卖房救公司”、实体企业集体“炒房”等怪相,引发舆论对企业投资实体经济回报率低、不赚钱甚至亏钱的讨论;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办厂引发舆论质疑“曹德旺跑路”,甚至发问“宗庆后、郭台铭会不会跑”, “实体经济空心化”“资本脱实向虚”成为舆论热词,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发展情况颇受舆论担忧。
但同时,国家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负担、加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部署和表态,提振了中国实体经济的信心。
如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全面部署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打响了实体经济“减负战”;李克强总理考察央行与建行时表态,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资本更多地流入实体经济。
此外,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国企的市场表现、供给侧改革成果或将被代表委员热议。
自贸区与PPP
自贸区的发展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关键性战略,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后一直是我国加深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着力点。
在今年已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有21个省份对于自贸区做了重点讨论,这个数量显著多于2017年的7个,也说明今年自贸区将会得到更多区域的推进。
2017年大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扩大民间投资放在重要位置,有的更是直接提出规范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扩大PPP项目领域,以此来促进民间资本活跃度。
专家预计,2017年有望出台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引导政策。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化应用
2017年是“互联网+”和智能化全面爆发的一年,“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
与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相关的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互联网和智能化,依然是重点扶持领域,围绕这些关键领域,国家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会将受到持续热议。
国企代表各自领域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也将成为一大看点。
除了传统家电业在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外,重工、制造、通信、医药等行业都在物联网、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些领域的国企的代表力争更多的扶持政策,以培育自主核心技术的智能化技术、产品、产业链等,从而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市场规范
2017年以来,哈尔滨“天价鱼”、上海“天价茶”、八达岭老虎伤人、浙江老人因拒绝购物被导游骂哭、丽江女游客被打致毁容(2017年11月发生,2017春节期间舆情发生)、重庆少女游乐场意外坠亡(2017年2月)、大理客栈老板猥亵女游客(2017年2月)等涉旅事件,引发舆论对旅游市场宰客、黑导游等乱象及游客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
2017年,相关部门严厉整肃全国景区、专项整顿不合理低价游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旅游市场监管不是一时之功,不合理低价团、虚假广告、购物点违法经营、非法“一日游”等旅游“痼疾”仍然存在,旅游市场规范仍需强力推进,旅游市场常态化治理、旅游市场秩序维护相关内容,或将成为全国两会期间讨论的重点。
社会议题
扶贫攻坚
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等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
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个中西部省区市考核扶贫成效,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如何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哪些措施可以成为农民脱贫的好帮手,政府会为贫困人口提供哪些支持,精准扶贫还有哪些障碍,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完善,代表委员将带来大量一线情况与真知灼见。
突发灾难事故防治
过去的一年中,各类灾难事故多发,多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从江苏盐城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到河北邢台洪灾,均造成了较为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成为年度热点舆情事件。
对此,公众一方面对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防御能力、救灾应急能力等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对追责问责、监督管理的强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外,2017年安全生产领域也红灯频闪,江西丰城发电厂施工平台坍塌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给监管体制、安全执法、赔偿问责、预防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2017年12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安全生产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违法行为列入刑法调整范围,推进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改革的推进情况,也承载着一定的公众期待,有可能成为全国两会的舆论关注热点。
医疗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是一项重要而且紧迫需要改革的领域,2017年医改节奏逐渐加快。
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20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处提到分级诊疗、药品采购“两票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医改有望在2017年全面展开。
2017年末,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曝光了医生收取药品回扣问题,引起舆论震惊。
2017年春节期间,贵阳一医院医生携病人集体“跳槽”引起调侃,事件背后反映的医生自由执业问题在行业中也引起讨论。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决定2017年年内开展公立医院试点薪酬制度改革,“禁向医务人员下创收指标”引起高度关注。
2017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首个“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信息透明度、改善就医感受的实际成效在2017年将持续成为关注焦点。
2017年5月魏则西事件在舆论场中升温发酵,互联网医疗信息传播问题、民营医疗机构监管问题、医院承包科室制度等使医疗机构市场环境健康发展受到密切关注。
2017年至2017年年初,多起暴力伤医事件在舆论场中引起广泛讨论,舆论呼吁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
2017年,网络食品安全生产和经营成为重点管控对象,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进一步加强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落实监管措施的讨论将受到关注。
2017年,随着奶粉新政“注册制”的实施,“二孩”政策的实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乳制品原料源头的奶牛养殖,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售卖,如何强化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监管,如何有效提升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赖等问题备受民众关注。
与此同时,转基因问题争议持续,“110位诺奖得主敦促绿色和平停止反对转基因”“中央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等话题引起关注,但相较于过去执拗于安全性的争论,对转基因产品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的需求正不断提升。
落实好转基因产品的强制性标识,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成为公众主要需求。
此外,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完善和平台建设、食品谣言的治理、食品安全目标的责任考核依然是关注焦点。
环保议题
2017年地方两会把“治污减霾、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作为最主要议题之一进行讨论。
19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涉及环境治理内容,其中,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
雾霾较为严重的河北省明确表示,2017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6%以上,压减钢铁产能3186万吨。
河南省提出,确保空气优良天数200天以上;陕西省把治霾作为环境保护“头号工程”,采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举措,推进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甘肃省在巩固“兰州蓝”治理成果基础上,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广东、江西、宁夏、安徽等省区则把推行“河长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水环境质量目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明确加强周边河流、湖泊的保护与治理。
包括河北、吉林、天津等在内的多个省市要求,加大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湖北省更要求煤炭生产企业在两年内全部关闭。
社保改革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2017年年初,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阶段性降低事业保险费。
社保降费直接关系公众收入水平,以及降低企业负担,媒体认为2017年社保缴费降低持续吸引公众关注。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社部向媒体表示,2017年年底已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2017年人社部将加快建立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
舆论认为医保异地结算有利于病患及时就地诊疗、简化住院报销手续、减轻参保患者负担、加强医疗行为监管。
全面实施“二孩”
全面“二孩”开始实施之后,会出台什么样的配套措施?当下,对很多人来说,虽然可以生二胎,但一部分人生育二胎的意愿不高,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不低。
另外,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前生二胎还没有上户口的人,他们的户口怎么上?社会抚养费还要不要继续交?怎么交?这些问题预计也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
交通出行
2017年出行领域中,网络共享出行是绝对热点。
交通出台文件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开创世界先例,创新管理理念获得广泛赞誉。
然而,其后出台的地方细则却招致较大争议,对户籍、车牌、车辆等严苛限制,被网民质疑“改革精神变味”,“新瓶装旧酒”“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中央政策或被地方架空”“改革走回头路”等评价频频见诸报端。
当前,各地细则大多正式实施,政策对网约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
共享单车作为另一项共享出行的代表,备受舆论关注,被认为是解决都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上佳方案,也有效引导绿色出行潮流。
不过,单车乱摆放、私占车辆等问题却日益显现,引发公众担忧。
未来,共享理念下的共享出行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协调其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协调与旧有交通行业的利益关系,是管理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
民法总则草案审议
今年全国两会还将审议民法总则,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与这部法律有关。
2017年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草案一审稿分为11章共186条,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附则等部分,对监护制度、法人地位、民事权利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2017年10月31日,民法总则草案再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
相比一审稿,草案二审稿的条文增加至202条,在遗嘱监护、监护人的范围、临时监护措施、监护人资格的恢复等监护制度方面予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予以明确,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的诉讼时效起算等热点问题作出了规定。
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于2017年12月19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三审稿在二审稿的基础上增加了紧急救助免责条款,强化了民政部门的监护职责,对未成年人父母的监护人资格被撤销后的再恢复增加了限制条件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草案三审稿全面规定了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适应我国的现实需求,总体已经比较成熟。
民法总则草案经过三次审议,多处修改,此次提交审议将带来哪些变化,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