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一线教师共话教育热点 从课改到品德教育刚性化

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关注的。两会上,记者采访了四位教师代表,听听他们有些什么建议?

代表于环:缓解教师老龄化

人大代表于环来自牟平区玉林店初级中学,她说,教师老龄化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教育环节。“以我们学校为例,在职教师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八九岁了,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很少。”她认为,政府应出台政策吸引年轻教师下乡任教,缓解教师老龄化现象。

代表颜世芹: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2017年要实行高考改革,2017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在2020年高考时将实行3+3的考试模式,这势必将对高中教育,乃至初中教育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来自烟台市中英文学校的人大代表颜世芹说,国家已经有了政策,将来的高考可实行英语提前考试的模式,这也带动了英语教育的改革。

颜世芹说,高考改革乃至基础教育的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新的课堂模式,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课堂,形成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讲课的新课堂。“课程改革不能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要采用零作业的模式,利用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对自学的抽查来确认教学重点。”代表颜世芹认为,改革后,语文对升学的影响将加大,学校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灵活应对中高考。

代表张晓燕:望品德教育刚性化管理

“教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和孩子间的交流不能只存在于口号中,要慢慢来,给他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来自招远齐山中学的人大代表张晓燕说,德育一体化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要慢慢引导。代表张晓燕认为,推进德育一体化改革,应该仿照“音体美”改革将德育教育进行刚性化管理。她说,由于现在的德育课程仍然作为副科,没有考试机制和刚性政策引领,希望下一步能有相关细则来引领德育教育,走上刚性管理。

代表孙艳丽:课程改革要配足师资

来自招远市龙馨学校的人大代表孙艳丽说,现在大部分学校国家课程的开设都没问题,但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部分学校无法保证开足开齐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于师资配备不足,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单独担任这部分课程,全部由国家课程的教师在兼任,有的教师工作量负荷过重,一周最多能上十六七节课,加之其兼任的身份导致教学精力不足,最终只能选择先保证国家课程的开设质量。孙艳丽希望,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补足补齐师资,这样才能使改革稳步顺利推进。(记者 徐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