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加强教育督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展示教育督导战线的精神风貌和落实行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以“国家督学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邀请国家督学结合专长领域撰写文章,聚焦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各项重点任务,分析实践层面中的难点与热点,提出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及改进举措。经遴选,现将8名国家督学文章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左敏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深化改革、高位推进、持续发力,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是坚持一个根本。就是提高政治站位,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思考优先发展教育的新内涵,用新思维审视教育,用新举措发展教育,努力解决好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持续深化德育改革,不断完善德育体系,发挥好教育作为基础工程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把牢两个重点。就是把牢“公平”和“质量”两个重点,既要拓宽教育公平的广度,在均衡配置资源上出实招,又要厚植教育质量的深度,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求实效,实现区域、城乡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协调发展。启动实施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和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程。“全面改薄”集中攻坚,确保2018年全部达标。建立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防范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城乡结对、学校联盟、学区化办学、名校托管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是强化三个保障。首先是强化经费保障。逐年提高生均拨款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切实保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投入水平。拓宽筹资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对教育重点民生工程予以优先保障。其次是强化教师队伍保障。把“师德学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长效机制,健全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再其次是强化机制保障。通过对机制的不断调适和优化,使教育机制更加符合改革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符合教育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评价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

建设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国家督学、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教育强国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体现了党对教育在国家建设实践中基础作用的深刻认识,也要求教育承担起*的新使命。我们将立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

始终坚持。树无根不长,要建好基础工程,也必须有坚固的“根”,否则就是无本之木。这个“根”就是的办学方向,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现阶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把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要想把基础建牢固,就要接地气,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办教育的最终目的,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问题,化解“择校热”等问题。规范中小学生社会培训,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深化教育改革。*新要求,新高楼不能用老地基。要用新理论新思想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高考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要让各项改革措施付诸行动,确保落地见效。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认真研究发展的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大力气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办好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公平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作为坚实的基础,支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要扎扎实实推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建立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台账,逐步消除“大班额”问题。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支持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不忘初心 勇担教育督导的时代责任

国家督学、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唐立军

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育督导应更加关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等,力求从不同层面持续发力、推动解决。

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握办学育人的根本方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优势,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举措与效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牢记育人使命,牢牢把握。

坚持素质教育,深化推进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教育督导也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估评价标准体系,有效实施更加体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切实督出实效。

坚持公平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建立健全督政工作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确保保障教育公平质量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效。要始终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促进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

坚持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要继续落实和完成好全国未达标地区的均衡发展任务及验收任务,加大力度、多措并举解决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资源均衡配置及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能让一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掉队落伍,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坚持抓住根本,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解决好师德师风、学科结构、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突出矛盾问题,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机制和体系,切实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破解教育综合改革中热点难点问题。国家督学要重点加强对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科改进意见实施、中高考改革等重点领域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重点领域改革顺利推进。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督导的履职能力。要积极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职能”,加快推进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教育督导基层基础,整体推进教育督导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督导专业化水平。

发展网络教育 促进教育现代化

国家督学、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杨宗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网络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以*同志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教育发展大趋势、我国教育发展大格局、时代发展大潮流的战略考量,必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有效途径。网络教育以信息化为手段,通过建立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实现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联动效益,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办好网络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转型创新和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必将有效解决广大中小学师生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迫切需求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我国网络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施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宽带网络校校通”发展迅速,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90%,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足40%增至83%;“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38%的学校建有校本资源,自教育部组织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来,累计参与教师超过1500万人次,累计晒课近1300万堂,“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已初步形成。

企业界投身网络教育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各大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网络教育业务,新兴在线教育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传统教育机构也开始涉足网络教育业务。这些都与学校正规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互补局势。此外,我国教育领域也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学校应用”的网络教育服务运营新机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我国教育需要的是“高位公平”,是“有质量的均衡”。依靠互联网新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带动教育全面创新与深刻变革,大力提升教育系统的内在品质,是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努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国家督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韩震

*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开启全面建设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从量的角度说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仍然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我们要在继续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国家层面要顶层设计,建立更加系统、全面、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让高等教育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而大学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学科优势凝练自己的特色,为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教育的内容更应该从立德树人出发,不仅进行知识技能教育,也应该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出发,增强高等教育的人文内涵。为此,就必须进一步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支撑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再其次,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还必须适应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真正的内涵式发展是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高校就应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校应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高校应该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也必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人力资源的保障。

推进教育外交 促进民心相通

国家督学、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周谷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要构建*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教育外交兼具教育和外交两方面的基本属性,相较于其他外交形式,其主要特点表现在“通”“柔”“惠”“久”四个方面:

一是“通”,即教育外交具有联通性。教育具有“通天下之不通”的教化功用,教育外交讲求“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比其他外交形式更具有“水滴石穿”和“心灵渗透”能力,它能够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环境中,穿越国家、民族、种族、文化、宗教和区域隔阂,在深层次上沟通国际理解,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二是“柔”,即教育外交具有柔韧性。教育外交的柔韧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微观层面,能够充分运用多样性与灵活性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耐心细致乃至隐性的工作,深入地影响青年一代的认知和情感;二是宏观层面,教育外交对短期现实利益的介入并不直接和急切,因而能够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当中,较少地受到当前功利性目标的羁绊,能够对冲甚至平复短期国际关系的波动,使外交全局具有较大的政策回旋和弹性空间。这两方面的柔韧性,使教育外交在争取人心方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惠”,即教育外交具有民生性。教育面向人的终身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社会公益性和正向外部性,突出体现为教育对人力资源的价值投资和增值。教育外交能够使对象国民众直接受益,教育投入比其他经济类项目更容易树立国际道义感。教育外交通过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帮助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就业问题,直面并有效地解决沿线国家的民生问题。

四是“久”,即教育外交具有长效性。教育本身具有长周期性、未来性和因积累而带来的滞效性等显著特性,教育外交是一项以人才成长发展周期为最小周期的事业。教育外交侧重于关注那些需要经过长期积累的重大利益和全局利益,它瞄准的目标是面向对象的未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教育外交能够成为国家间关系维护真正的“压舱石”。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如果做得好,世世代代都可以享受其成果。这也说明,做好教育外交工作,需要长远和超前的眼光,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和统筹协调。

巩固基本均衡 迈上优质均衡

国家督学、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李洪天

党的十九大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义务教育领域的表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义务教育需要和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因此,义务教育在*的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这一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方面成效显著。尽管如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反映仍很突出。因此,*义务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全覆盖并巩固其成果的基础上,迈上优质均衡,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强国创设条件。

所谓优质均衡,就是与基本均衡相比,要有“七个更”,即: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加优越,达到现代化办学标准;义务教育的师资数量和质量更加充足和优秀,生师比、学历层次等指标达到世界较为先进的水平;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的配备更加均衡合理,校际差异基本消除;学生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机会更加均等,“择校”现象基本消失;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加令人民满意,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的经费等更有保障,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世界较高水平;管办督分离的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义务教育迈上优质均衡,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应有的目标之一,是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建成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工作,也应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标志。

义务教育如何实现优质均衡?一要进一步全方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要构建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机制。二要高度重视县域义务教育的超前谋划和学校的科学布局,并加大省级和辖区市级统筹的力度。三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师资补充的质量和在职教师培训的水平,整体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四要继续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将履行教育职责列入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已有对县级政府教育专项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对省、辖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综合督导考评,一级抓一级,层层督导考评,并加大教育职责在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中的比例分量。

做有质量教育的践行者

国家督学、天津第一中学校长 李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到教育问题时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层从业者,在*来临之际,深感任重道远。深刻领会所说“有质量的教育”,内涵深远,努力方向明确。基础教育的基层管理者有三个主要问题需要率先进行深入的思考。

首先,为谁教决定教什么。必须牢固树立教育为党、教育为国、教育为民的意识。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三观”开始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引导、养成与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基础教育的基层管理者必须把牢课堂这个教育主渠道上“教什么”这一关,以保证基因牢固、底色鲜明。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强化我们的教育观,态度鲜明地把握教育教学内容,把这一规定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其落实到位??“有质量”,质地纯正至关重要。

其次,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必须关注科学进步,顺应科技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追求教育现代化。但是,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教育的人为干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要辨析、选择对实现教育目标有益的技术手段,使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服务。通过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社会进步的轨迹与前沿状态,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有质量”,高效率是必由之选。

再其次,怎么教决定教的效果。必须充分领会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之内涵,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因为它是党和国家宏观理念的局部具体呈现。*带来了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新要求,这无疑是教学教育乃至考试新阶段改革的强大引导、助推力。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上来,寻回初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让考试成为教育效果的一个局部阶段性自然呈现,同时,还要探寻更加丰富、完备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准确地考量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给出继续学习的方向建议??“有质量”,效果是最好的试金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