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北京联合大学推进全方位育人,建立“课程思政”责任制—— 上好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在一些关键信息技术创新领域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全球,开始输出中国模式,比如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中国实现了创新引领的弯道超车,这源于我国国情、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独特优势。”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师廖斌在讲授“旅游信息化导论”第一课时,将专业知识、中国制度自信传递给了学生。

在北联大,像廖斌这样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课例有很多。为了让所有专业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学校党委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阵地。

制度保障,“课程思政”写入培养方案

北联大教务处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修订了本科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在制度上保障各学院结合实际,制定“课程思政”落实办法,形成有效教学模式。

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制定了《关于推进教师“课程思政”责任制的意见》,从通识专业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个方面遴选了14门不同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智慧城市学院出台“课程思政”实施细则,确立了8个院级教研项目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从一线做起,推出“点、面、线”“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结合学科特色以不同形式将思政教育纳入常规教学;应用科技学院以“系部主导、教师主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校级层面,学校承担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应用型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难点攻关项目,在校级科研项目中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改革研究,设立“课程思政”重点建设项目,支持专业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目前,仅在旅游学院,已有近30名教师走上讲台开展“课程思政”展示,30门以上课程形成了“课程思政”讲授案例。

融合创新,让核心价值观在课堂落地生根

在多元思想交锋的社会环境中,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合力,成为北联大育人的新尝试。

学校建立了教师“课程思政”责任制,明确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一样有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每一名教师都应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承担起培育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英姣给艺术学院学生讲“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时,课堂上适时穿插了艺术学院学生的精彩演诵,内容是“语言基本技巧”教学团队以革命文化的学习传播为着力点进行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饰演革命英雄人物、诵读革命文化作品,坚定了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融合创新也成为把融入课堂,凸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价值的有力抓手。“我的教学对象是外语专业学生,以后会面临涉外工作,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是首要任务。”讲授“法语”的刘燕繁老师在专业课中融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服务社会,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今年,以艺术学院举办的”溯源红色师生主题创作展”为基础,由北联大等5所高校承办的“喜迎十九大,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北京高校师生主题展”在北京市属高校巡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遗迹,我们需要唤醒自己的良知与记忆、斗志与发展的梦想。”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文文在野外写生的过程中,发现北京市革命历史遗迹众多,分布广、类型多,将挖掘革命历史题材作为文艺创作素材,带领学生在采风创作过程中参与到革命遗址保护和宣传教育中。

在北京市门头沟下清水村,旅游学院师生为村民们送去了一整套旅游文创发展方案,为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却苦于没有旅游经营思路的村民们解决了难题。

“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继续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在全校努力形成‘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教师有风格、成果可固化、课程有品牌、教师有榜样’的育人大环境。”北联大党委书记韩宪洲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