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浙江: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

■聚焦高校思政课

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最近,浙江工商大学新开出一门通识课程“*法治思想”。仅仅两天时间,选课人数就超过800人。“这么多学生同选一门通识课,在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最后把课堂搬进了学校大剧院。”该校教务处处长厉小军说。

这是浙江高校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高校思政课列为全省22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之一,实施了以改进课堂教学、推进实践育人等举措,“大思政”的工作格局日臻成型。

2017年暑假,浙江外国语学院千余名师生赴陕北梁家河和浙江各地,追寻工作过的足迹。学生实地参观了梁家河的村史馆、知青院、沼气池等地方,听取老支书石春阳介绍插队时的生活。“这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十分鲜活、十分厚重、十分生动的教材,我们将作为一个思政品牌长久坚持下去。”该校党委书记宣勇说。

与时代强音的同频共振,让浙江的“大思政”找准了“鼓点”。据初步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高校组织了1300多支宣讲队伍,宣讲1.2万多场次,覆盖80多万名师生。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和知识竞赛、“我最喜爱的的一句话”、《*谈治国理政》读书交流等活动,有50多万名高校师生参与。

南湖之畔,嘉兴学院学生以一部话剧《初心》,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搬上了舞台。这部话剧有100多人参与,历经30余次修改最终定稿。“创作期间,学校多次召开‘初心分享会’主题党日活动,剧组成员一次次被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该院党委书记黄文秀说,8名学生因参与排练受到教育感染,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初心》之外,“红船”的基因沁入到课程的方方面面。嘉兴学院编写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学习读本》《红船精神领航中国梦》等系列教材,探索“身临其境式”教学,将课题调研、微电影等新元素融入课堂,通过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该校学生王瑞说:“成长在这片红色沃土之上的大学生,更要以满腔热情投入学习、竭力奉献。”

南湖的“红船精神”,安吉的“两山理论”,长兴的“革命火种”……浙江独有的地方资源,为“大思政”提供了一块“富矿”。近年来,浙江高校充分发挥人才集聚和学科优势,深入研究“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八八战略”“两山理论”等重要思想,组织修订《*在浙江的实践》《红船精神问答》《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等省级德育教材,培育形成一批在浙江的伟大实践系列研究成果。

在大学的课堂上,“思政味”比过去更加浓郁。让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梁语彤印象深刻的是,财务管理课上,老师通过挪用公款判刑的案例,告诫学生诚信是财会行业的底线要求。为上好经济管理基础课,财会金融学院教师吴庆念开发了39个思政案例。他介绍,每堂专业课前都会花5分钟左右和学生一起讨论人性化管理、团队合作等,学生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因此上升到97.18%。

浙江高校还向课程思政送出政策“红包”。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30多所高校制定了《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课程育人作为职务职称评审、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使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