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师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印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要办好乡村教育,师资是关键,必须把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乡村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及农村人口密切相关。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农村工作环境复杂和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及青年教师择偶困难等现实问题影响,乡村师资队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青年人难留、骨干力量流失严重、老龄化等问题。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瓶颈障碍,努力取得*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构建*乡村师资可持续发展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在物质方面,较大幅度地增加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工作回报率。在精神方面,注重对乡村教师的荣誉激励,增强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美誉度和认同感。同时,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使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埋头苦干的教师发展有望。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以提升教师待遇和发展空间,健全落实乡村教师各种保障措施。

要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机制,以一些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惠及乡村教师。研究实行乡村教师基本工资标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殊支持政策,实现乡村教师工资标准不低于同级省会城市教师工资标准。进一步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标准,完善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完善职称政策,建立体现乡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

创新灵活多样引进教师方式,建立教师共建共享体制机制。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促进中青年及骨干教师柔性流动,为他们在农村服务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以激活本土人才为根本,健全农村教师培养机制。

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扩大艰苦边远地区招生规模。鼓励艰苦边远地区与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乡定向就业”方式,以加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资源开发。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完善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教师工作队伍视野不宽、专业能力不强、对农村教育感情淡薄的现状,要在加强对现有教师工作队伍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及价值认可的基础上,一方面完善乡村教师的培养体系和人才回流机制,在乡村领域倡导教师的逆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增加高校师范专业投入、减免学费等方式,引导有志有为青年进入“三农”领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

研究制定符合乡村及艰苦边远地区实际的教师提前退休政策。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学前及中学阶段教师年轻化、小学教师老龄化特征。截至,我国农村55岁以上教师有22.5万人,其中,小学教师近19.8万人,占55岁以上农村教师的87.8%。农村教育中“劣质师资出不去,优质师资进不来”,教师队伍呈现出缓慢的新陈代谢状态和相对凝滞的发展格局。研究制定符合乡村及艰苦边远地区实际的教师提前退休政策尤为迫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