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高友东代表:抑制智库“野蛮生长”

针对当前智库“虚热”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友东建议,建立智库评估体系,设立门槛,并实行末位淘汰制。

高友东说:中国自2010年从数量上跃升至世界第二智库大国后,已经连续7年排名第二。“这本来是好事,但在我国智库建设出现了‘过热’现象,尤其是各大高校的社会科学院系纷纷投入,使本应代表‘智慧和知识’的智库出现了‘野蛮生长’的倾向。”高友东注意到,在“智库热”的大背景下,不少智库在成立之初就没有经过相关的论证,有的“为了成立而成立”,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努力的方向。

智库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也打了一个问号。“据统计,近5年来我国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共出版著作约15万部,发表论文约158万篇,而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建议的仅有6万余份,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则少之又少。” 高友东介绍。

高友东建议,在经济发达地区或高校集中地区,尽快出台政策避免智库重复建设,“比如规定主管部门进行报备和前置审批,对于一些计划不完备或者与现有智库重复率过高的应该禁止,为智库建立一定的门槛,防止泛滥。”

在智库后续的评估上,由于当前智库缺乏考核机制,使得部分智库“滥竽充数”。“目前除了极少数国家级的智库外,其他高校智库、民间智库等都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或评价机制。”高友东说,这造成部分智库热衷于扩大规模、增加人员数量,注重论坛和会议形式,逐渐沦为了“花瓶智库”甚至是“政绩工程”。而本应更具有独立性的民间智库,为了争取经费或彰显其“权威”,热衷于聘请退休官员作为其核心成员。

“应对现有智库进行摸底,叫停‘花瓶智库’‘政绩智库’,并出台管理办法,防止智库沦为资本的代言人。”高友东说。

高友东建议尽快建立智库评估办法,每三年或五年对智库进行成果评估,以打分的形式评估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尤其注重其成果对政策的推动作用。对连续几次评估分数不达标或排名倒数的智库进行撤销或解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