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关于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你知道哪些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1:刘大睿

从干力气活儿起步

刘大睿家住云南偏远山区。20xx年他考上东林,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为了筹集学费,刘大睿上过砖厂,装过一整车的砖,还去工地扛过水泥。

大一寒假,刘大睿决定在大学做点什么。他把在火锅店当服务员的钱和贫困补助攒下来,从云南带了很多玉石饰品回到学校。他又向室友借了8000元,独自前往中缅边境采购玉石。每个周末,他带着玉石饰品到中央大街摆地摊,慢慢筹集到资金。

遇危机执著拯救公司

20xx年,刘大睿与合伙人注册了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责任公司,其业务是把文化创意与互联网结合,追踪记录人生美好时光,融入时间元素的纪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学生可将4年的成长记录发给公司,毕业后将自动生成多媒体产品,以此留住青春。

但此时,父亲8万元的医疗费令他苦不堪言,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公司又遭遇骗子欺诈,面临失败。当时,大部分成员离开团队只剩下7个人。20xx年5月,公司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批业务,不管男生、女生整夜熬在公司,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正是这种执著拯救了公司。

90后大三学生研发“拾忆”APP,从打工攒学费到年收入200万

20xx年将业务推向全国

20xx年5月,在校团委支持下,公司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同年10月,公司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荣获银奖。11月,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板挂牌,是团中央主导的全国首批青年大学生创业挂牌的19个公司之一,公司研发的“拾忆”APP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推广,上线10天用户量达到13700人。目前,公司年盈利200万元。

刘大睿通过校勤工助学中心雇佣了30人,其中近20人来自于贫困家庭。公司每月为他们发放共3万元工资,解决了大家的生活费。下一步,刘大睿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一个文化创意与互联网结合领域的品牌,20xx年将业务推向全国让公司真正走出校园。

以下转载一篇记者对刘大睿的采访报道文章:文化创意联姻互联网 追踪记录人生美好时光

东北林业大学经管学院大三的学生,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睿的创业故事:

  背井离乡,漫漫求学路

“我家在云南的一个偏远山区,家里几代都以务农为生,爸妈身体也不好,我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小我就努力学习,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改变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说起自己是如何来到哈尔滨上学的,刘大睿语气沉重却带着几分自豪。

虽然考上了大学,但来哈尔滨上学的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为了筹集上大学学费,他暑假去过砖厂打工,还去工地上搬过水泥。开学时,他只身一人背着一个书包向着一座离家3000多公里的陌生城市出发,而在此之前,他甚至从未进过省城,更不要说出省。因为不熟悉入学程序,也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家人照顾,在学校的第一天晚上,他一个人在没有被褥的床板上睡了一夜。而又因为是贫困生,教材费用交不起,他用的也是上一届的旧书。渐渐地,从黄土地里出来的他开始察觉到了一丝自卑,倔强的他开始想要改变……

创业伊始,坎坷而心酸

大一寒假,刘大睿把在火锅店当服务员的钱和贫困补助攒了下来,从云南带了很多玉石饰品回到学校,再向室友借了8000元,一个人独自前往云南和缅甸边境腾冲等地采购玉石。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自己精心挑选,不远千里带来的玉石到中央大街摆地摊贩卖。“在哈尔滨的冬天,我瑟瑟发抖,感觉自己就像个乞丐,或者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每一次想要哭泣时,我习惯性地仰望天空,每一次在回学校的公共汽车上我都睡着了。”谈起自己创业初期的经历,刘大睿感到十分心酸。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慢慢地,他筹集到了资金,有了一小部分可观的资本。

  机缘巧合,偶遇合作伙伴

能取得今天的成功,除了刘大睿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那个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好伙伴赵勇。在学校一场话剧表演中,刘大睿与春节时还为了学费而在他乡餐馆勤工俭学的赵勇相遇了。因为一样的背景,一样的不甘于现实,一样的想寻求改变,他们很快成了好伙伴。

20xx年5月,刘大睿和赵勇一起租下了学校一个店铺,每一天他们上完课就奔波于各大商场间采购各种柜子、货物。“那段时间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每一天都是下午三四点才想起来没有吃早餐,那时的我们都很纠结,不明白此刻吃的是早餐,还是晚饭。”

当年6月,他们精心筹备的店开业了,在7月17日,他们顺利注册了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责任公司。但是,就在他们雄心勃勃地打算开始他们的创业之路时,噩运也来了……

  连番噩运,梦想濒临破灭

这头公司才刚刚注册完,那头他们的注册资料就被泄漏,导致了骗子公司、社会不法分子每天给他们拨打不下30个电话,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扰乱了他们本该正常的生活。这年的12月,他们又被一家网络骗子公司骗了3000元。

“我想一切只因为涉世太浅,我们还太幼稚,那时的我们,还太年轻。”这一学期的忙碌,让他们已经难以协调工作与学习。也正是这个学期,赵勇挂科1科,而刘大睿挂科5科。他们站在失败的门口,徘徊于坚持与放弃之间。

然而,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终于熬到了下一个寒假,就当刘大睿想要放下一年以来的疲惫,感受一些亲人的温暖时,回到家的他,发现爸爸不舒服,检查结果是肋骨断了。提起这个事,刘大睿非常难过:“爸爸很久前摔断了肋骨但是一直忍着,直到他自然愈合,他为了不让儿女担心,自己又舍不得去医院,就这样忍着。”事情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除了肋骨断了之外,检查还发现爸爸有肺气肿和肿瘤。“当爸爸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应该撑起这个家。”刘大睿说。

因为家庭贫穷,8万左右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回到学校,公司面临失败,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选择离开了团队……

  坚持,让梦想继续飞翔

“我真的非常感谢当时没有离开我的伙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当时的陪伴,我才能坚持下来,才能有今天。”

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除了刘大睿和赵勇,只有5个伙伴选择了留下。为了缴纳房租,还清公司欠款,公司成员陈晓宇拿出自己的奖学金,田晓通省下自己的生活费,狄亚楠、权婷婷、王浩每天默默地在公司工作……正是有了这些忠实的伙伴,刘大睿才有了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终于,在20xx年5月,公司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批业务。“团队成员那段时间一整夜一整夜的工作,不管男生女生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第二天还得继续上课,是这群不离不弃的优秀成员拯救了公司。”谈起当时的坚持和陪伴,刘大睿的心中充满感激。

90后大三学生研发“拾忆”APP,从打工攒学费到年收入200万

20xx年,是刘大睿和他的伙伴们真正成长的一年,也是他们发展的转折期。

5月,公司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 8月,公司项目进入奥迪创新实验室100强;

10月,公司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荣获银奖;11月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板挂牌,这也是团中央主导的全国第一批青年大学生创业挂牌的19个公司之一。在11月,公司研发的“拾忆”APP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推广,上线仅仅10天用户量便达到13700人。

梦想终于渐渐开花结果,当初的困难、坎坷都已成为过去。刘大睿和他的团队,继续在他们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胸怀感恩,继续前进

刘大睿说:“我们经历过这么多困难,虽然现在有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不能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东北林业大学首届“魅力班级PK大赛”中,刘大睿的公司为比赛提供了价值20万元的2500册大学毕业纪念册赞助。20xx年3月团队联合广东力奥盈辉投资基金管理中心面对黑龙江高校毕业班发起“以我手,绘我心”公益项目,项目开展一个月,涉及大学12所,覆盖群体5万人,为1000多个毕业班提供了服务,累计提供资金高达15万。

公司现有成员30人,有近20人来自于家庭困难学生,多数来自于勤工助学中心,公司每个月发放的近3万元工资,完全解决了团队成员的生活费用。

对于帮助这些有相似经历的大学生,刘大睿说:“我们带领一大群有梦想有志向的大学生去努力追逐梦想,用正能量去影响周边的人。我还将带着感恩的心和我的团队朝更大的目标奋进,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与互联网结合领域的品牌公司,”

20xx年,刘大睿的公司业务将推向全国,让公司真正的走出校园。

采访最后,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但我们必须相信,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和我一样出身的人,去鼓励更多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让他们在逐梦的路上少一些坎坷,少犯一些错误,去回报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2:韩鹏

在常人眼里,身为“90后”的韩鹏无论从年龄还是学历而言,都与互联网创业离得很远。但事实上,韩鹏一手打造了他的微信营销团队,短短半年时间就网罗了30多位大客户,成为武汉本地微信营销的领头羊。

  跑遍一线城市考察市场

20xx年,年仅18岁的韩鹏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他联合同学开发了一个类似于尚生活校园版的项目。尽管该项目做得并不算特别成功,但韩鹏从中积累了不少的创业经验。“它让我了解到运作一个项目的具体过程。”韩鹏向记者介绍说。

20xx年,对于互联网触觉敏锐的韩鹏意识到,微信的商业模式正在悄然成型,“那个时候,利用微信给企业做营销推广的业务,已经在一线城市铺开了,只不过在武汉还没有形成气候。”

虽然发现了商机,但韩鹏并未盲目去做,他十分重视项目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从当年10月开始,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跑遍国内一线城市,考察微信营销的市场情况。考察结果让韩鹏认定微信营销大有市场,他立刻着手组织团队。20xx年初,韩鹏的团队正式成立,而那时,武汉还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微信营销团队。

网罗名企带动更多客户

韩鹏能在短时间内建起稳定的客户群,准确的定位是关键。“我找客户只会瞄准每个行业的前三名。”韩鹏分析说,“一则小企业没有闲钱做这个,此外,如果我们把一个行业的前三名发展成了客户,后面的企业自然会被带动起来。”

韩鹏的这一招果然起到了作用,如今他的30多位客户全都是行业里的知名企业,而他预期的带动效应也产生了。据韩鹏介绍,目前包括凯威啤酒、多个光谷片区的楼盘,都在与他的团队洽谈合作事宜。

韩鹏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企业给我们托管微信,主要有套餐类和自选类两种方式。套餐类分为标准型、商务型、门户型和超级门户型四个等级,而自选类则有4个大项和58个小项供客户选择。一般小企业的单子,每月大概收费4000元左右,最大的单子也可以做到一年30万。”

如此高昂的运营费用,客户效果如何保证呢?韩鹏说:“我们在和客户签订合同时,就会把KPT(绩效考核)写进合同里,比如,我们每个月要保证客户的微信达到多少粉丝数、发多少条信息等等。”

  筹划自建微信电商平台

韩鹏的野心并不仅仅停留于为他人做嫁衣的层次,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筹建自主的微信平台。空办一个微信平台,显然是很难形成影响力的,韩鹏对此心知肚明,“我要办的是一个具有电商功能的微信平台。”韩鹏告诉记者,他的团队目前已经开始和中百就相关的合作事宜进行洽谈了。“如果和中百谈成,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微信平台上发布中百商品的图片文字信息,消费者只需点击自己想要的商品,我们便会立刻送货,并保证一小时内能够送达。”韩鹏向记者描绘着关于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3:余佳文

《青年中国说》是CCTV-1在去年4月底推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余佳文出现在第五期。作为最后一个出场的演讲嘉宾,在他之前已有造火箭的21岁少年??胡振宇和户外探险真人秀《侣行》的主人公分别进行了分享。这两位嘉宾的经历都足够“硬实”,但只有余佳文火了。余佳文讲话时语速极快、手势颇多,但这并没有妨碍到听众们的注意力??“90后CEO”“多次创业”“一个亿分给员工”,这些惹人注目的字眼像一个个小型炮弹一样,接连在听众中炸开。

那篇名为《90后霸道总裁秒杀王思聪!就是有钱!就是任性!》的文章经由微信公众账号“CCTV1开讲啦”发布之后,阅读量很快破了十万。余佳文在节目上的演讲视频出现在了许多人的朋友圈。像之前许多高调张扬的新鲜人一样,“年少轻狂”成为余佳文新的标签。

但论调很快发生了变化。节目播出四五天后,“夸大融资额”“虚报用户量”“名校学历造假”……,质疑声遍布各个平台。从“霸道总裁”到“吹牛少年”,余佳文被抛入了漩涡中心。

最直接的结果是超级课程表的下载量一路飙升。这款在20xx年8月发布的校园课表App曾在去年8月宣布用户量突破1000万,参加《青年中国说》之前则为1200万,“这一火又新增了300万,其中有50万的社会人士”。

接受《创业邦》采访的那个下午,余佳文有点低烧,讲话时偶尔咳嗽。提到这段时间的下载量让超级课程表的年度目标提前完成,他说:“你不知道我有多开心。”

有人讨厌他,也有人喜欢他

在11月底质疑声最大的时候,余佳文曾写过一篇回应文章,几乎是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解释了质疑最集中的几个问题。

外界舆论中描绘出了两个“余佳文”:一个张狂无度,靠炒作和撒谎推动公司发展;一个自信有理,需要得到更多宽容。余佳文本人对这种争议倒有点“习以为常”,他从小到大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异类”。

小学的时候班级组织给教室装风扇,需要每人交十元钱,余佳文不肯,自己跑去校长办公室吵:“改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们交钱?”

他的青春期则在孤独中度过,倒是折腾出不少事情。高一的时候,因为“零花钱不够用”,余佳文一人建了个名叫“寻伊”的社交网站,类似于一个针对高中生群体的BBS,在广东饶平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县城还吸引了一些用户。后来余佳文借助这个网站做线下培训,组织一些老师给学生补课,自己抽三成,大概做了两年。“我记得赚了有一百万。”

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能够老老实实长大,最后成为一名公务员。但在余佳文记忆中,自己似乎从来也没听话过,临挨打时就跑,估摸着家长气消了再回家。

他考上大学让父母着实高兴了挺长时间,但对余佳文来说,这仍是一段“少数派”时光。他很少上课,一人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也没有女生喜欢,班长组织同学出去聚会,要男生为同去的女生买单,他不肯,被在场的人骂“不是男人”。

因此,与他结交的朋友都很难得,其中有位合伙人还是他帮人洗鞋子时认识的??余佳文在大学也没少折腾,曾经自己发传单张罗同学到他那洗鞋子,每双十元,他再把收集到的鞋子统一送到洗鞋店,每双赚两元。也有合伙人是在社团认识的??余佳文曾在学校技术部和同学一起开发过一款针对白领用户的闹钟App。

后来有合伙人评价他:“有人讨厌他,也有人喜欢他,就连公司内部也是一样。”央视的媒体效应让更多人知道了余佳文。有许多女生在微博发自拍并艾特他的微博账号。有天他心血来潮,想每天转发一个喊着要给自己“生猴子”的漂亮妹子,但没几天就自己放弃了。大拨的人聚集在他的微博评论里,不是骂那个妹子就是骂他。

凭野战经验来做事

超级课程表更像是一个偶然间“碰”出来的产物。20xx年10月,随着大三的课程变多,余佳文经常记不住上课的地方在哪儿,因此便有了超级课程表简陋的雏形:用户下载个App就能显示自己所选课程的名称、任课老师和上课地点。

几名合伙人曾把产品推荐给身边的同学使用,结果发现还挺受欢迎。毕业前夕,大家在一块儿喝酒,有点舍不得这个已经有几千名用户的产品,再加上三本学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收到满意的offer,于是一拍桌子,创业了。

余佳文性格强势,面对记者的时候,乐意回答的问题滔滔不绝,不想聊的话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直接“顶”回去。之前不断有媒体问到超级课程表的盈利模式问题,余佳文的回答都很干脆:“我赚不赚钱关你什么事?”

超级课程表一直在尝试从工具和社交延伸至交易环节,之前在广州地区做过校园外卖,但很快就停止了。而余佳文现在的想法则和针对大学生的招聘、金融等服务有关。

一位同在广州的创业者曾经感慨,超级课程表最好的地方在于有支执行力超强的团队。这种执行力和余佳文的强势不无关系。

在采访中余佳文曾提到,他在招聘的时候不爱看学历,唯一的要求是“能干活”。他不喜欢做那种管太多的老板,觉得CEO的职责就是拉竿子、定方向,员工则负责往前冲,“冲不上就换人”。每当公司要尝试新业务时,余佳文的做法就是批一笔钱给项目负责人,让他直接带团队去开拓。作为决策者,他自己并不参与具体事务,但下属可以24小时给他打电话。一旦察觉到项目有失控的苗头,余佳文就出面换人。

他也试图将自己的风格复制给团队成员。余佳文曾经有一套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认为“企业文化反映的就是老板的性格”。因此他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发飙”,吵架几乎是常态。余佳文还会鼓励员工和自己吵架,让他们吼自己哪里做错了。他把这理解为“不装”,认为这样双方才是平等的。余佳文不让员工喊自己“余总”,也不用拍自己马屁,还教育员工:“你拿的薪水也不比别的地方高多少,何必因为这点钱就怕我余佳文,一点骨气都没有。”

余佳文常形容自己和团队的风格都很“野”。因为出身草根,又没经过专业训练,合伙人之一“大师兄”曾总结:“全凭对市场的‘野战’经验来做事。”余佳文曾在媒体面前回忆说,在超级课程表推广早期的时候,作为一个创业的“90后穷二代”,他很了解媒体和社会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因此很擅长用“90后CEO”这一个人品牌获取关注度:“等于为我们的应用软件做免费推广。”

“雷军不常说‘风口上的猪’嘛,那我就是风口上的‘野猴子’。”余佳文挺满意这个比喻。

把我想那么复杂的人,都是俗人

余佳文到现在还记得大学毕业几个好兄弟找他一起创业,他打电话回家问经营猪肉摊的父母意见时他爸爸说的那句话:“我这把猪刀还没老。”

这个生意他们做了二十多年,直到去年8月份才结束,因为余佳文给了他们一笔钱,告诉他们以后只用到处去玩就好。

“我很拽炸天啊”,余佳文的这种底气来自自己已经自由的财务状况。除了超级课程表,他说自己还有许多别的生意,最近刚投了两个“和自己气味相投、超酷”的90后小孩,但被问到具体如何做到时,余式回答就再次出现:“我干吗要教别人怎么赚钱。”

他一点也不怕别人说自己张狂,相反还觉得自己玩得很开心。余佳文有一套关于成熟度匹配年龄的理论:“30岁之前,不去张狂、不去玩,那叫没志气;30岁之后还到处去玩、去张狂,那叫幼稚。”他接下来的计划是买辆跑车,看中的型号是保时捷911,因为觉得很酷。

余佳文也不是没遭受过挫折,但他看不上那些在台上哭哭啼啼的人,更愿意被别人当作一个娱乐化的人物。他更认可那种直线逻辑:反弹能力强、越挫越勇,有人打击就打击回去,公司如果倒闭了就赶紧去赚钱养活自己。

“你看我是不是很简单?那些把我想那么复杂的人,都是俗人。”余佳文想了一下,接着强调:“俗人!”

“如果到了非求人不可的时候呢?”

“那我又不傻,真到活不下去的时候我肯定去求,这才叫有骨气。男人能跪得下去才叫有骨气。”

在《青年中国说》最后,一直笑容满面的撒贝宁突然“切换频道”,变得语重心长:“千万别让放掉枷锁这件事情成为你的枷锁。”听到这句话,还沉浸在演讲兴奋中的余佳文变得严肃,向前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4:丁仕源

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

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这个标准的90年后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深圳龙岗,因为他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够过上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根本没想过要他去打拚赚大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 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12岁就学这些东西,多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读初中时,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岁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饰专业的报纸在招聘记者,他竟然报名前去尝试。招聘单位见他年龄太小,自然是不予通过。可是,准备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大谈各企业的风格特色,顺便表达了自己对服饰行业的看法。这家招聘单位的领导非常吃惊,当场决定聘用他。于是,丁仕源闯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事业。他不仅当记者,而且还代理客户广告,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跑客户。在这家报社干了一年多之后,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做兼职工作。在为这家报社工作中,丁仕源结识了一大批女模特,并积累了这些模特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丁仕源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这些资料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资本。

果然,在2006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由于他在几大服饰专业报纸做过客户外联工作,对模特、企业等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一些选美比赛机构看中了他,让他负责组织策划、统筹、招商等事务。丁仕源工作非常卖力,到处联络,甚至不惜自己倒贴交通费、通讯费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200多场模特大赛、酒会、晚会等活动。还好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都会给他一些提成和奖励。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丁仕源可谓是一举三得,赚了钱,积累了人脉资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各项选美比赛太多太滥,招商比较难到位,收益难以确定,故丁仕源便放弃了参与这些活动。他开始把模特介绍给客户拍平面广告或广告片,他从中赚取一点介绍费。所以,在读书的日子里,丁仕源经常是下午一放学,就马上回到家换上西服直奔市内,去赴约商谈、签约,或参加各发布会、开幕式等。学校和老师对丁仕源经常早退和缺课很有意见,但是,丁仕源都让父母给忽悠过去了。

丁仕源是边读书边赚钱,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上大学前,创立自己的公司。尽管许多的商业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他最终还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高中的。17岁上高中后,丁仕源还利用业务时间在一家娱乐公司当总经理;此外,还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活动。当丁仕源感觉自己的资本已积累到足够开一家公司了,于是便决定开一家公司,让自己为自己打工。20xx年,丁仕源筹备创办了“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全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未拿家里一分钱。后来,又成立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还参股多家文化传播公司。

20xx年,丁仕源参加高考,成绩很一般,只考了400来分,一本二本读不到,他只好选择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两个公司。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大学生身份,而另一个则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20xx年11月,“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深圳信息学院举行时,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才知道,这次大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的丁叮,就是自己学院的新生丁仕源。

学校知道丁仕源的双重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他才华的平台。学院鼓励他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他不但是积极参加,而且一举获奖。在大学的三年中,他上课的时间不多,经常是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往返于公司和学校之间。

大学毕业之后,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经营上了。现在他的两个公司经营得都还非常不错,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他把最初创办公司时加盟的亲朋好友都设法让他们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于公司抓好内部管理,所以,他宁愿花钱请职业经理人来给自己干。

时下,丁仕源说公司团队成员都是从各方面渠道挑选来的,人员不仅素质较高、很专业,而且也都很敬业,公司业务开始得有声有色。他期待着在自己30岁时,能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90后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5:马文霄

说到白手起家创业成功者,一般会认为是有一定阅历的中青年以上人士。7月25日晚,长治市青年夜校的 200余名学员,分享了两位白手起家创业的90后成功人士的故事,长治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分享会,并对两位小青年的创业事迹给予赞扬,鼓励广大青年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应邀来与夜校青年分享的两位90后青年,一个是长治市麦田依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文霄,一个是山西徐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刚。

两位小青年既有 90后敢闯敢干的新潮思想,同时兼具聪颖睿智的将才风范。“每次失败都是每次成功的开始,很多人在放弃努力的时候你没有放弃,你就成功了。”这是马文霄说的一句话,马文霄靠自己劳动自我生存的方式,用三年时间游历天下丰富人生经历,他在小饭店端过盘子,在外地当过倒票的“黄牛”,也开过小卖部,丰富的生活经历,最终让他走上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创业之路,20xx年荣获长治市五四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顾客的心是企业的命,合在一起就是企业的命根。”徐林刚如是说。徐林刚曾是一个骑着自行车四处叫卖电话卡的业务员,从20xx年起开始从事电子互联网行业,在长治打造出了一个有400多家加盟网店的电商平台,每年交易量突破亿元;20xx年又通过互联网+金融研究,创办山西徐通投资有限公司。

两位9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在场的青年学员,两人就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员工管理、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他们纷纷谈体会和感想,特别是两位创业者的经典语录,在广大青年朋友中竞相传阅。长治团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小恩听了两位90后企业家的创业分享后深有感触,他说:“有很多人就是整天有很好的想法,可是在实施或者再往前推进的时候,始终迈不出那一步,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的。这个不是年轻人创业,创新确实有风险,但创业需要激情,需要梦想,你没有一个梦想支撑自己的行动是不行的,因为创业绝对是艰难的、艰辛的,甚至就是说,要比正常的不创业的人要花很大的力气,脑力、体力各种各样的东西你都要去准备,但是我觉得年轻人,你们有的就是激情、有的就是梦想。马文霄、徐林刚两位的创业经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