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关于学习落后事业成功的故事【汇总】

??一个“众望所归”的落榜生所带来的思考

圣诞节前夕,我接到一个从广东挂来的长途:……我在广州天河区一家电脑公式跑推销,老板很看重我,月薪三千元左右。一个人孤独在外十分想念昔日同窗和恩师,尤其是班主任您,您在《学生手册》上的留言深深地激励了我,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在记忆中积极搜寻和组合着他的形象,是他??一个最肯捣蛋的学生,一个不肯读书、成绩最差的学生,一个问题学生,一个让科任老师讨厌的学生,一个让我非常残酷地“爱”过的学生(为了促其悔过,我曾罚他扫过地、跑过步、写过检讨,也曾多次勒令他把家长叫来,多次上报学校政教处宣布公告处分,甚至让家长带他回家闭门思过一星期),一个在高考中“众望所归”地落榜的学生。一时间我怎么也无法把他和月薪三千对上号,挂断电话,我陷入了沉思,我强迫自己从他的“坏”中去看出他的“好”来。结果又是一惊:

他有胆量,有激情,敢说敢做;他重友情,讲义气,团结守信;他口才好,韧性足,不惧生;他吃得苦,耐得劳,身体素质好。他曾在几千人的拉歌比赛中领唱而毫无惧色,他曾因女同学之邀在大庭广众之中旁若无人地大吼英语歌曲,他曾因捍卫班上一位女生的尊严被校外小青年打得鼻青脸肿,他曾在一节班会课上大谈早恋的不可避免并反问老师是否有过青春期萌动且断言这是人之常情,他能从门卫那儿借到人常借不到的开水,他能从校医室的老大夫那儿看病开药用几句乖话付账,他冬天只穿一件衬衫和一件西服坐在教室最后面还要把门窗打开……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空洞的理论也听过很多,但真正触及我灵魂的是这个电话和由此引发的这番思考。“他”只是个案,但这种反思对我的撞击是致命的,同时又是兴奋的,从中引发了我对于素质教育下班主任工作的二点思考。

第一,班主任应善意地解读学生的不良甚至违纪言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张扬个性。“从严治班”“严师出高徒”,传统的管理十分强调“严”字。素质教育下如何理解“严”的内涵呢?时下某些学校某些班主任要求学生自修要保持绝对的安静,不能讨论问题,不能发出声响,甚至荒唐到电视教育(每晚7:00-7:30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时间看到有趣的新闻不能发出笑声。从某种意义上去理解这是对“严”的曲解,是简单粗暴地戕灭个性。是学生就会违纪犯错误,有些也许是故意的,但更多的是无意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善意出发学会宽容,更何况有时学生的所谓“不良”行为也许恰恰是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表现,是至真至善的性情的自然流露。美国心理学家J?D?斯托奇曾告诫中小学教师:“不要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激和咆哮会是什么样子,逾越规纪桀骜不驯是充满亲和力的美妙。”(《前瞻与现实的心理虚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也曾说过,青少年时代没有打过架抑或连这种冲动都没有过的人,日后要成为英雄是无法理喻的。事实证明,前文谈到的那个学生有经商的潜质,假如当初我能给他更多一点张扬个性的空间,也许他会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班主任应慎重地、充满爱心地给学生写评语,多激励、多挖掘闪光点。评语是一种很庄重的对学生的评价,每一位班主任都不会忘记学生在阅读评语时的那种兴奋或消沉的情景。评语是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行为习惯、个性特长的概括和总结,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有力杠杆。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讲,中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启蒙阶段,还不能准确地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他们评判是非、好坏的标准,大都以“老师说的”为准。他们特别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但是,长期以来,千人一面的评语对学生的成长难以起到良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常常给学生一种压抑。尤其是那些“学习太差”、“不守纪律”、“作业不认真”这类的训斥语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形成了学生厌恶和惧怕老师评语的心理。笔者是有过这方面教育失败的体会的,很多时候我是非常认真客观地给学生下评语,但效果差强人意。现在想来问题就出在“客观”二字上,应该感情一点,委婉一点,寓理于情,寓批评于亲切的勉励之中,不要写成公文式的,尽量采用第二人称写得诗化一点并富有散文气息,也许这样更能鼓动和激励学生。波兰音乐家肖邦曾一度非常消沉,对钢琴几乎丧失信心,是他的老师李斯特写在其废弃的音乐谱边的一句评语震撼了他:“你有象苔蒂尔姆(一只机敏的猎犬)的嗅觉一般灵敏的乐感,假如你又有了宽广的胸怀和足够的耐心,上帝会把最动人的弦律萦绕在你的指尖!”(剑桥大学教授玛丽?罗克著《永恒的记忆》)写得多好啊,假如李斯特直言其缺乏耐心和心胸狭窄,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依稀记得当年写下的那句评语:“认定目标,留下背影,是最年青的造型。”想不到会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