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关于民生热点提案

针对节后蔬菜价格回落缓慢,记者昨天获悉,京城“菜篮子”??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启动一系列保供应措施,包括协调基地增加北京蔬菜供应量,进一步稳定蔬菜价格。本周全国 “两会”将召开,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表示,将通过保障货源、稳定价格、加强检测等三方面,保证京城农产品的足量、安全供应。此外,自3月1日起,新发地市场开始对进场农产品检查“两证”??产地准出证和产品检测证,不能出示“两证”的农产品须接受新发地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交易,这项长期的农产品安检措施将逐步全面实施。

增供应 协调蔬菜基地增加供应量

按照往常经验,节后蔬菜价格应该明显下降,但今年比较反常。上周新发地市场菜价虽然已经出现回落,但仍然保持在高位。上周末,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3.36元/公斤,比2月19日的3.45元/公斤仅下降2.61%;比去年同期的2.92元/公斤上涨15.07%。

菜价回落缓慢,是受到去年极端天气影响造成的。从去年11月以来,蔬菜北方产区和南方产区相继出现强降温、雨雪天气,极端天气影响了当期蔬菜的生长和供应,在节后余威未减。

对此,新发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张月琳介绍,近期他们已经到几个主产基地走了一遍,看了看生产规模,今年长势都比较好,供应没有问题。另外新发地在全国还有200多万亩基地,协调了200余家与市场签有“场地挂钩”协议的蔬菜生产基地增加节后首都市场的货源供应。

据介绍,蔬菜水果各1.6万吨,是每天新发地保障北京市场供应的“绿灯”,节后市场恢复正常运营,这段时间新发地市场每天的果蔬交易量都在1.7万至1.8万吨之间。

  稳价格 “大户”持续供货稳定价格

“现在北方设施蔬菜的产量逐渐恢复,南方产区新生长起来的蔬菜也开始上市,供应在逐渐恢复,价格也在逐步回落。”张月琳说,除了新发地采取的一系列保供应措施,稳定市场还要靠优质的蔬果批发大户。

比如像节前的寒潮天气,小商小贩就面临断货或者断运的问题,不能稳定供应。而市场有一批稳定的“大户”,他们建设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和冷库,有稳定的货源,能够持续供货。“而且不管菜价涨跌、赚钱赔钱,为了稳定销路他们会天天保证供应。”张月琳说。

为了保证供应,从2009年开始,立足京城的新发地市场加快了向外走的脚步,目前已经在内蒙古、上海、山西等地建立了10家产地市场和200多万亩农产品基地。基地、产地市场农产品直供北京,不仅保证了供应,也拉低了农产品价格。

记者在市场上走访了解到,相比蔬菜,近期猪肉、鸡蛋价格持续在下行,鸡蛋价格更是跌入低谷。这都是由于居民家中节日屯货较足,进入市场采购热情相对较低造成的。在蔬菜价格逐渐回落的同时,随着居民采购量上升,猪肉和鸡蛋的价格也会逐渐回升。

  保安全 进场农产品须出示“两证”

张月琳介绍,新发地市场将对农副产品实行更加严格的准入制度,从3月1日起,开始陆续对进场的农产品检查“两证”,“进场的农产品车辆必须出示产地准出证和产品检测证,检验合格的肉类和蔬菜能够方便地进入市场交易。”张月琳说,对于无证的车辆,新发地要对其进行快速检测,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场交易,通过这些检测来提高商户的经营成本,并逐步规范市场,使北京市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对进场农产品检查“两证”,是为了更加方便地对进场蔬菜实施安全可追溯,这项措施将长期执行,并逐步在新发地全面实施。

据了解,今年已经成立28个年头的新发地市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高标准的产地直供模式,并构建了“实时检测,可追溯源,源头把控”的三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从新发地市场出来最终走上百姓餐桌的每一笔蔬果采购,都记录着货品来源、产地、销售者、车牌号、电话号码等具体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有效途径

国家正在打一场脱贫攻坚战,要 在 2020 年 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共同奔小康的路上,如何让这7000多万人跟上节奏?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只有“授人以渔”才能真正把贫困人口拉出来,奔向小康。

连续3年关注精准扶贫建议带上两会

今年全国两会,是耿福能持续关注收入分配与扶贫话题的第3个年头。

两会前,耿福能已经三次前往凉山州调研。

在部分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他看到由于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致富路径,当地的彝族群众还维持在很低的生活水平。

耿福能感到,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必须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产业扶贫路径。

“要从以往的“授人以鱼”的扶贫方式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耿福能说,精准扶贫,一定要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才能彻底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耿福能会把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份建议正式提交。

产业入村种附子助村民脱贫

在大山深处的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一畦畦附子正沐浴着攀西的阳光茁壮生长。

“附子就是埋在地里的金子,可以让大家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村民马查俄尔手指着田野,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马查俄尔一家原本是村里极为困难的贫困户,当年,村里引入附子项目时,他还热衷于种土豆,对附子并没有多大热情。

驻村书记马查阿俄多次给他做工作,告诉他种附子比种土豆经济效益更高。第一年,试种,他拿出三亩多地种植附子。没钱买种子,企业免费提供;不懂种植技术,企业派技术人员来地里培训,还请过专家。

去年收获季节,他算了一笔账:种附子,一亩地产量1200-1500斤,企业的收购价格平均在每斤7.5元,一亩附子抵几亩土豆。

通过种植附子,马查俄尔家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通过产业扶贫,他所在的村庄,原来20多户特困户,如今也只有6户特困户了。

看到乡亲们脱贫,耿福能也很开心。他说,“布拖很适合种附子,高海拔地区也能找到致富路,我们企业将全力支持附子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助村庄可持续发展

火灯村只是附子产业扶贫项目中受益的村组之一。

早在1995年,好医生药业集团就开始在凉山州国家级贫困县布拖县进行附子种植项目。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当地的彝族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源、保底价收购等措施切实确保种植户利益,以公司+农户+联盟的形式带动了以布拖县火烈村、普洛村附子核心种植区为主的近10000户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附子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000元/年。

如今,附子已是布拖县经济发展新战略中的五大产业之一。

产业进村,授人以渔,助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村庄可持续发展。

2015年,好医生药业集团将已经实践成功的附子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向凉山州越西县、冕宁县扩展,并在6个乡试种了1000亩,辐射2000亩,企业计划在盐源县、美姑县开展附子种植试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