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分数线

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海洋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3-10 22:56:00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江苏海洋大学招生网和辽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辽宁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50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4241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江苏海洋大学,不过每年江苏海洋大学在辽宁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辽宁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苏海洋大学

1、辽宁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历史最低分需要5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354名;

2、辽宁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历史最低分需要54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521名;

3、辽宁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物理最低分需要50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418名;

4、辽宁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物理最低分需要51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9176名;

5、辽宁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0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8983名;

6、辽宁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苏海洋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880名;

二、江苏海洋大学在辽宁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江苏海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辽宁 历史 - 本科 517 10354 省政府
2022 辽宁 物理 - 本科 506 42418 省政府

2、2021年江苏海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辽宁 历史 - 本科 541 11521 省政府
2021 辽宁 物理 - 本科 511 39176 省政府

3、2020年江苏海洋大学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辽宁 理科 - 本科 508 38983 省政府
2020 辽宁 文科 - 本科 550 9880 省政府

新高考可以填报多少个志愿

1、高考志愿平行志愿一般可以能填4至6个大学,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本,填完了一本志愿之后,系统会出来二本的志愿填报,你可以继续填,也可以选择不填;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填完了之后也可以继续填三本或者专科。

2、最多是六个。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专科一至三批均为ABCDE五所),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3、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当然如果你愿意就读的专业填写不了六个,你就愿意几个填几个。

提前批和普通批有什么区别

一、录取时间以及录取院校不同

提前批的录取时间要比普通批的录取时间要长。提前批是在正常的录取之前被录取的,而且提前批的录取院校一般都是一些艺体类的院校,也就是适合特长生录取的院校。当然,提前批也可以填正常录取的院校。

二、志愿个数不同

一般来说,提前批只有一个志愿可以填,而普通批有十二个志愿可以填。多填一个志愿,就意味着自己多了一份希望。

三、没有被录取的影响不同

提前批如果没有被录取的话,是直接可以将学生的档案录入普通批的志愿的,而普通批如果没有被录取的话,就是滑档,滑档之后就有一些学校已经不招人了,也就是说滑档之后的选择性更少了。

三、江苏海洋大学学校介绍

江苏海洋大学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1989年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1998年至2002年,均具有4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原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9年6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建于1958年的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后更名为连云港水产学校)。2013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现有苍梧校区、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和墟沟校区四个校区,主校区(苍梧校区)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总占地2184.87亩,校舍面积64.5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1600余名。学校设有20个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实践并重、德学双馨的教师队伍。1328位专任教师中589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166人,博士483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江苏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江苏省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18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工程242人次;拥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及人才团队8个。100余位教师被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学校聘请了蒋兴伟院士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不断加大调整和发展力度,目前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9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学校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按照“拓宽基础、重视应用、强化素质”的总体要求,不断扩充课程总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打造一流课程。构建对学生价值观念、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具有清晰映射关系的一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承担江苏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学分制改革”,项目通过了由省教育厅主持的验收鉴定,并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7项。学生龙舟队四次蝉联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三次夺得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全校学生共有360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坚持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贡献和技术支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海洋科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机械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等7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建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社科基地培育点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2021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53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突破,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搭建高端平台。学校目前已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学生海外学习项目运作良好,来校留学生规模稳步提升。 学校拥有规格齐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全校拥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类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7.31万台套,总值3.96亿元。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9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00多种,电子期刊149万册,学位论文1200万余册、各类音视频21000余小时,拥有中国知网、EBSCOhost、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电子文献数据库28种,自建6个海洋专题特色数据库子库。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14.1万平方米,拥有主运动场、第二运动场、主体育馆、龙舟训练馆、游泳馆和水上项目训练场等一大批室内外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体活动需要。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50%,生态式、园林化、节约型校园基本形成。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全校师生正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处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紧密对接区域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2021年11月更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