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严格按照《眉山市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既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也体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7?9年级)(修订版)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符合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要求。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结构合理,设计科学
全卷分A卷和B卷两大部分,总分120分。
A卷100分,主要体现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分为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具体由9道客观题和13道主观题构成。
B卷20分,主要体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的要求,分为课外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三个部分,具体由7道主观题构成。
本套试题有8个页面,全卷字数为6400余字,体现了在单位时间范围内对阅读速度的要求。
从整体来说,全卷的题型、题量、赋分等均较合理,设计也科学。
(二)难易适中,体现了基础性和选拔性的统一
本套试题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A卷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符合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要求;B卷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符合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要求,基础性和选拔性有机统一。
从试题难易程度来看,A卷比较容易,B卷相对较难。而AB卷的难易程度也呈阶梯状分布。
如,A卷选择题的前三道小题,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运用的考查,都是非常基础的,其内容都来自于教材后面“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都是2500个常用字范围内的,基本上属于送分题,这就给考生极大的信心。而病句辨析、语言连贯、课内古诗词赏析三道选择题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相对要难一些。
又如,同样是考古诗词赏析和文言文阅读理解,A卷考查的是课内所学,比较容易,B卷考查的是课外阅读,难度自然就增加了。
再如,现代文阅读板块,“说明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三个材料的阅读难度由易到难。
(三)既有覆盖面的广度,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套试题所考查的知识覆盖了初中阶段六册教材,涉及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知识,基本上涵盖了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如,字音、字形、词语(成语)运用、古诗词积累等题目考查的内容,均匀地分布在每册教材中,字音涉及了四种声调,字形错误涉及到同音而误、形近而误等;现代文阅读考了说明文,语言连贯性就考查学生议论文的分析能力;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七下的《伤仲永》,那课外文言文阅读涉及的知识就是其他几册教材内的。文言文词语解释考查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文翻译考查了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以及一些常见虚词。
在覆盖全面的基础上,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东坡文化。本套试题中涉及东坡文化的有四道题共14分,其中选择题两道4分,古诗词积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名句默写2分,非连续文本“眉山与一带一路”8分。
(四)既有传统文化的考查,又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积累、古诗词赏析、贤才治国、家风文化等,分值约占整个试卷总分的40%,体现了语文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鲜活的时代气息体现在语言运用、非连续文本阅读、写作等板块中。其中,语言运用题中的病句辨析涉及到“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被我方警告驱离”的最新时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一带一路”也是最新的时事;写作以《朗读者》第二期的开场白作为导语,这些题目都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考查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答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本套试卷体现了对语文教学的导向。
1.关注语文教材。
本套试题中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与教材有密切关系。
如语言运用、古诗词赏析、课内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积累,全部出自教材中的重点知识。A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快手刘》,对应的是教材八下《俗世奇人》的阅读。而B卷中的课外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知识点也全部来自于教材。23题:“悠悠“一词暗示了诗人一片____深情?与之对应的是教材九上《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24题:赏析“桃溪浅处不胜舟”,对应的是九上《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5题解释文言词语,每个词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点。“子过矣”??“人恒过”,“尔辈以此究物理”??““尔辈不能以此究物理”,“比至国”??“比至陈”。27题:此文采用了“类比”和“讽刺”手法来论述治国之道,结合文意简要阐述,这个知识点对应的是《公输》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劝谏手法。
这就提醒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教材,关注基础,关注知识迁移能力,即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套试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用语文知识解答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