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以往会议对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过去两年有什么不同?至少从新华社发布的通稿来看,政策取向是非常清晰的。一个关键词或许是:改革,改革不能再等。

从新华社通稿来看,宏观政策组合没有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担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理解,对于“合理区间”的认识,或许会有新的判断,对增长速度不会刻意强调,目的是让各地方和各部门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风险防控上面??过去几年间,一些地方着力于保增长,由于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动作走样变形,虽然赢得了想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积蓄着更多的风险。

这需要把握平衡。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表明金融去杠杆将进入更关键的阶段。会议明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意味着刚性兑付将进一步被打破。实际上,允许一些风险在可控的情况下逐步释放,而不是一味封堵,有利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只不过这确实需要监管能力的提升。前车之鉴不远,足以让决策部门高度警惕。

改革由此显得迫在眉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直接谈 “房地产泡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也仅仅提及资产泡沫。会议明确要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使用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这或许是过去十多年房地产调控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可以预期,房地产市场将以全新思路构建调控框架,与此相关的金融、财税和立法制度应该会加快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2017年改革的重点,众所期待。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关键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混改已经破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指导性文件,但从实操来看,各地方各行业动作都不算大。所谓有破有立,处置僵尸企业或者处置一批风险点,客观上都意味着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谁来做那个“立”的经济主体?恐怕很大程度上要看民间资本的作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及的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多是过去被诟病的垄断行业,决策者希望通过推动混改打破垄断的意图一目了然。

不过我们认为,混改承担的使命是多重的,比如打破垄断,让民资进入过去无法进入的领域,分享相关行业成长红利,比如通过股权多元化实现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等等。因此可以说,混改不等于打破垄断,只是打破垄断的一种路径,尽管混改的确意味着一些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持有股权进入垄断行业。彻底打破垄断就是“非禁即入”,民资可以以股权方式进入,但也有权独立或联手成立公司,在垄断行业寻求增长空间。

11月末,*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全文发布,明确公有产权和私人产权同等保护的原则,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保护产权,并要求抓紧编纂民法典,也可见决策者的紧迫感。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可谓关键的顶层设计之一。实际上,这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获得多大程度的呼应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同等的产权保护制度,混改的推动过程中,也许就很难打消民间投资的诸多疑虑。

回头来看,过去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的会议定调经济新常态,明确新常态九大特征;2015年将发力点放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上;今年则希望在防控泡沫的同时,在改革的重点领域获得关键性突破。总体而言,防风险与促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效防控风险可以给改革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改革取得更快更大的进展,也可为风险防范和处置创造更好的条件。无论如何,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改革已经不能再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