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

青岛科技大学入学考试,入学指南,开学时间及新生转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应服从国家需要,按录取的专业进行学习,原则上不得转专业。只有专长学生和特殊学生才可以申请并经批准后转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学校现有崂山、四方、高密三个校区,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外专*专家1人,青年*专家1人,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教学名师)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9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20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人。

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已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三个学科进入了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名。学校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72个本科专业。在最近公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学校排名全国化工与制药类大学第12位。在专业排名中,学校有4个专业进入全国前20强,其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列全国高校第8位,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列全国高校第13位,学科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为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8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0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深入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5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支持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43门省级精品课程;12名省级教学名师。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五个,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校作为省属高校唯一的代表,于2009年、2011年连续两次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广受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开放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同德、美、加、法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目前学校正在西海岸新区牵头建设国内第一所中德合作双元制大学,培养更多掌握国际规则、语言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三方共建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已经全面启动,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学校与德国朗盛、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研发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层次人才,逐步完善了国际化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毕业生在国际化公司就业比例逐年提高,部分专业国际就业率达到50%以上。在巴斯夫、拜尔、大众、德固萨、三洋、阿尔卑斯、创绩等跨国公司都可以看到我校毕业生的身影。

在65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明德、笃学、弘毅、拓新”的校训和“自强、务实、竞合、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锻造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位居山东省属本科高校前茅。在国内自2011年首次公布“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以来,学校连续5年位居驻鲁高校第4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行业一半以上的总工及技术骨干均为我校毕业生,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对接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道路,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