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

山东高考难度系数,今年山东高考难不难【点评】

发布时间:2024-01-21 07:11:05 思而思学网

日前,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高考新政:本科录取不分批次、平行志愿实行多轮投档、院校志愿填报数量增加到12个。“一石激起千层浪”,密切关注高考新政的家长,或优或劣,众说纷纭。那么,高考新政到底蕴含着什么意义?

一、多轮投档:投档规则破天荒

1、往年平行志愿投档只投一次,今年可以多次投档,即首个投档院校未被录取,可以再次被投档,只要所报院校中有未录取满招生计划且考生分数达到投档线。投档机会增多,滑档风险降低至最低限度。但是,正由于此,后面征集志愿录取与往年征集志愿录取完全“变脸”,由于几轮筛选,所剩院校及专业寥寥无几,征集几乎“形同虚设”。

2、因此,(1)“服从专业调剂”填报要慎重。我们应采取的方针和原则是,不可不填,也不可随意乱填。即选择后所剩专业要个个考量,没有不能接受,方可填报;(2)征集志愿莫抱“幻想”。与往年不同,多轮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与专业,所剩无几且很冷很差,录取分数同样会提高。这表明:填报好首次志愿至关重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不分批次:层次界限被打破

1、目标院校选择费时力,填报难度加大了:(1)志愿填报相对于往年,大家都没有了参考系,过去录取数据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几乎等于重新洗牌从零开始。很多情况下,考生或家长会凭感觉、凭兴趣来选择院校与专业,准确定位被忽视;(2)山东高招一本院校近400所、二本院校近900所,合并后共计近1300所,要从中选出12所院校、72个专业,费时费力,可能让人眼花缭乱,糊里糊涂失误就在所难免;(3)由于院校层次界限被打破,对于一般考生和家长来说, 985院校、211院校比较容易识别,但是,哪些是原来的一本院校?哪些是原来的二本院校?哪些是原来的三本院校?甄别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2、热者更热冷者更冷,出现两极分化:由于不分批次,一本、二本(含三本)混合在一起,志愿选择的目标范围过大,大家选择院校相对集中,会出现“拥堵”现象。一些“热门院校”、“热门专业”,门庭若市,“千家万户齐挤独木桥”;一些“冷门院校”、“冷门专业”门庭罗雀,无人问津。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1)热门院校、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被拔高,高于往年;(2)冷门院校、冷门专业,首轮投档录不满,甚至二轮投档也无法录满。其实,“冷”“热”都是相对的,被冷落的院校或专业,可能很多都是不错的。

三、志愿数多:隐形迷惑有玄机

1、“滑档”风险大变小,技术含量价更高。平行志愿数量成倍增加,制度设计者本意是降低“滑档”的风险,事实上也的确减轻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任何事情有利有弊,对于一般考生及家长而言,心理上容易产生疲劳或麻痹,很难做到12个院校志愿定位都精准,包括顺序安排上的精准设计。很可能出现“志愿填报简单了,随便填报也能‘中’”的侥幸心理。

2、投档顺序没有变,报好“前三”最重要。虽然平行志愿个数增多,加之实行多轮投档,较之以前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有所不同的是,退档可以再投档即多次投档,但是,平行志愿投档的另一个规则没有改变,即实行多轮投档依然有投档的先后顺序性。当有多个院校志愿够投档线时,最先投递档案的是最前面的一个志愿院校。这就告诉我们:平行志愿的顺序很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是“向前看”,把重点放在前面部分的志愿上,关键要填报好前三个志愿。志愿方案的优劣、录取结果的好坏,最终看前三个志愿。

3、优劣得失须把握,“暗度陈仓”巧安排。我们的考生或考生家长千万不要迷失自我,被“志愿数量多”“多轮投档”所迷惑。志愿方案设计的优劣,录取结果是否获得最大成功,关键还是要讲策略用技巧。这好比捕鱼撒网,你把渔网撒下去了,网撒得很大很圆,但不一定收获最多最大的鱼。你的渔网网眼的疏密,落网的位子等等才是决定因素。谁把握住志愿填报的原则,掌握了志愿填报的策略与技巧,谁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2017年山东高招本科录取不分批次,平行志愿填报个数的增加,平行志愿多轮投档,会使志愿填报的难度加大,要求提高。我们必须及早准备,充分谋划,全面布局,科学填报。

山东夏季高考数据发现,文史类录取人数与同类高考人数之比,比理工类该比例低了超过20个百分点;且大数据统计显示,文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也普遍比理科生低。

文科生本科录取率比理科生低两成

在过去不久的2017年夏季高考中,山东总报名人数为60.19万人,编排考场人数为567959人,其中文史类159670人,理工类293273人。省招考院发布的录取信息显示,今年全省夏季高考本科共录取266482人,其中文史类52326人,理工类170297人。将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可得,普通文科生的本科录取比率为32.77%,理科生该比率则为58.07%,相差了近26个百分点。

如果单独拿本科一批来比较,效果也相当明显。今年全省一本招生计划中,文史类计划为12303人,理工类计划为55233人。如果用这一数字除以考试人数,则文史类比例为7.70%,理工类为18.83,理工类比文史类高出一倍多,换言之普通文科生想考一本比普通理科生难一倍多。

高校文理招生数差距最小的也超千人

除整体录取情况外,各高校中的文理专业录取情况或招生计划之间,也有很大差异。记者选取了驻济4所综合类本科高校,将其文理专业相关数据对比发现,全部都是理工类招生计划远高于文史类。

山东大学发布的2017年分省分专业录取情况表中显示,省内考生中有395人录取至文史类专业,1472人录取至理工类专业,理工类比文史类录取人数多1077人。

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中,文史类计划为1913人,理工类为2991人,两者相差也超过1000人。

山东财经大学2017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中,本科共计划招生6414人,其中文史类2124人,理工类4100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以财经类专业为主打的高校,很多专业兼收文理科生,但在这些专业中,同样是理工类计划多于文史类。例如,经济学专业计划招收文史类98人、理工类152人,财政学专业文史类97人、理工类123人,金融学文史类67人、理工类133人等。

在济南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中,一批和二批文史类共计划招生921人,理工类计划招生3580人。

■就业难易

文科生毕业半年就业率略低于理科生

数据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高校文理专业的分布,在多数综合类高校,仍然是理工类专业多于文史类。不过,无论学文还是学理,一名大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以就业为落脚点,那么文科生和理科生哪个更好就业、哪个薪酬更高呢?近日,麦可思研究发布数据,从2015届本科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来看,文科生比理科生略低1.3个百分点;月收入也低327元。

这里的文科生所学专业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理科生则包括工学、理学门类。文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理科生为92.9%;文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3926元,理科生为4253元。

就上述情况看,文科生相比于理科生似乎处于相对劣势,2013年以来的形势均是如此,且差距在不断加大。不过,如果单独将文科生中的经济学、管理学门类毕业生“拎”出来看,其就业形势要好于理科生。例如,2015年经管类文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比理科生高了0.7个百分点,比非经管类文科生则高出3.7个百分点。

难道文科生就一定拼不过理科生吗?有研究认为,如果文科生除了具有本专业知识外,还能拥有8个领域中的一项或多项既能,就业面则会更加广阔,就业岗位数能多出近一倍,工资也将更高。这8个领域分别是信息技术网络与支持、销售、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管理、市场营销、商科基本知识、平面设计和社交媒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