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分数线

陕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甘肃农业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4-30 07:57:35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甘肃农业大学招生网和陕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陕西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13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940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甘肃农业大学,不过每年甘肃农业大学在陕西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陕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甘肃农业大学

1、陕西高考2022年考生上甘肃农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2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7583名;

2、陕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甘肃农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1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9409名;

3、陕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甘肃农业大学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3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245名;

4、陕西高考2021年考生上甘肃农业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150名;

5、陕西高考2020年考生上甘肃农业大学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297名;

二、甘肃农业大学在陕西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甘肃农业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陕西 理科 本二 426 77583 省政府

2、2021年甘肃农业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陕西 理科 本二 413 79409 省政府
2021 陕西 文科 本二 484 18150 省政府

3、2020年甘肃农业大学在陕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陕西 理科 本二 434 74245 省政府
2020 陕西 文科 本二 501 18297 省政府

造成滑档和退档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滑档的原因是考生都想冲一冲,上一个好点的学校,结果呢?达不到学校的投档分数线。冲一冲,保一保,稳一稳,很有必要,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造成滑档,基本就和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了。

造成退档的原因之一是专业填报不合适,大家都选择热门的专业造成热门专业分数高而退档,一窝蜂的选择不可取,一定要依据自己的爱好,成绩,分数确定一个合理的院校和专业。

退档的原因之二:专业不服从调剂,如果服从调剂可以到该校的其他专业就是相对冷门的专业,分数会低一点的.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分数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服从调剂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如果你有别的想法,那另外考虑。

高考后多久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1、提前批: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时间最早,相应的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也更早,一般是在七月初发放,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应该会在七月中旬;

2、本科一批:本科一批的录取通知书一般会在七月中旬发放,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应该会在七月下旬;

3、本科二批:本科一批的录取通知书一般会在七月下旬发放,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应该会在七月底到八月初左右。

三、甘肃农业大学学校介绍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4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44个。 学校有教职工148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58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突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4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3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00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19人。 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7078人,硕士研究生2528人,博士研究生480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十三五”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78项,到位总经费达5.09亿元,有1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7项,授权专利876项,出版专著教材24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74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