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分数线

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常州大学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据最新常州大学招生网和上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上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29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143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常州大学,不过每年常州大学在上海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常州大学

1、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常州大学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4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9955名;

2、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常州大学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478名;

3、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常州大学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3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864名;

4、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常州大学的综合(化)最低分需要45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247名;

5、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常州大学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5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823名;

6、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常州大学(02)的综合(物)最低分需要42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431名;

7、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常州大学(03)的综合(化)最低分需要45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407名;

8、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常州大学(01)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4994名;

二、常州大学在上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常州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上海 综合 本科 440 29955 省政府
2022 上海 综合 本科 461 25900 省政府
2022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63 25478 省政府

2、2021年常州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 439 28864 省政府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 457 25247 省政府
2021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59 24823 省政府

3、2020年常州大学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上海 综合 本科 429 31431 省政府
2020 上海 综合 本科 458 25407 省政府
2020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60 24994 省政府

公办二本多少分能上

公办二本一般需要超出本科线50分左右。想要知道一般超过本科分数线多少分能够填报公办二本高校,可参考本省比较差的公办二本高校每年在本省的投档分数线。

一般来说本省最差的公办二本高校投档分数线减去本省的本科批次分数线,就是需要超过的分数。不同省份情况不同,考生与家长切不可混为一谈。

高考分数线预计是多少

2023高考大部分地区的二本预测分数线在430分左右,当然了具体省份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像河南,河北,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本科录取分数线会高一些,可能会达到450分左右,而普通地区分数线大概在400-430分。

而相比较偏远地区,甘肃、西藏等地方二本录取分数线相对来说会比较低,大概在400分左右。

高考填志愿能填多少个专业

1、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既要填学校,也要填专业。

2、所填专业必须是该学校该录取批次所给出的专业。表格中,专业有几格就最多填几个。还有一个专业调剂,选择同意或不同意。

特别提醒:所填学校、专业的代码一并填写,准确无误。

3、在高考报志愿过程中,学生登录报考网站。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合适的学校,再就是填报专业,不填专业是没办法提交的。不提交也就是说你放弃了高考成绩,那么今年的大学将于你无缘。而且现在实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可以填报多个学校,多个专业,根据平行原则录取。

三、常州大学学校介绍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3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科教城、西太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5亿元。学校设有21个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06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人。同时设立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7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本科专业8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2017年捧得“优胜杯”;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7项,实现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优胜杯”;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11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分列第91位和第44位。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13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达66%。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学校现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22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全面推行“顶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8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03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00余件。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2016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品质国际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学校通过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现有4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我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孔子课堂。成立跨文化研究院、泰国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不断推进中外人文交流。 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常州大学正在全力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学校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