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分数线

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常州工学院 排名多少能上?附历年分数线

发布时间:2024-03-27 14:05:28 思而思学网

据最新常州工学院招生网和上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录取数据,上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绩在42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2560名左右,才可以考上常州工学院,不过每年常州工学院在上海招生人数不同、试卷难度也不同,所以录取的分数也不会相同。

一、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常州工学院

1、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常州工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2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2560名;

2、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常州工学院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283名;

3、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常州工学院(01)的综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7408名;

二、常州工学院在上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常州工学院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25 32560 省政府

2、2021年常州工学院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42 28283 省政府

3、2020年常州工学院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49 27408 省政府

填报征集志愿的条件

1、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达到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2、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

3、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

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征集志愿对象:

1、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

2、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未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集志愿是在统一招生完之后就进行的,时间一般在统招之后补录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据各个省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而定。征集志愿是给掉档同学的又一次机会,凡是参加高考的同学应该时刻关注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认真对待,填报第一志愿也应慎重考虑,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样也应该把最好的选择填在第一个。

征集志愿的几种类型:

1、第一类是院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

2、第二类是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

3、第三类是院校生源足额,但后期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

高考志愿填报写错了怎么办

考生因误操作造成“最终确认保存”,申请取消确认,须持准考证、身份证等身份证件到县(市、区)招考办办理“取消确认”。各县(市、区)招考办须做好相应记录,留存备查。“取消确认”只能在志愿填报结束一天前进行。

考生忘记了密码,须持准考证、身份证等身份证件到县(市、区)招考办办理重置密码。办理结束后,请考生当场确认重置密码是否成功并设置新密码。各县(市、区)招考办须做好相应记录,留存备查。

三、常州工学院学校介绍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其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8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州职业大学。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常州工学院。2003年,传承常州师范教育百年文脉的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历经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拥有58个本科专业(48个专业招生),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48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和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25人次。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致力培养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与常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目前,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5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0个。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和土木工程4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获批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单位;建有特种加工、特种电机研究与应用两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以及微特电机研究与应用、建设工程结构与材料性能研究等9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拥有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电机产业学院等2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以及新传媒创意产业学院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常州市社会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中心等社科研究智库,获批通用航空器关键部件智能循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两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与11家企业共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工危废与工业固废协同处置两个行业联合创新实验室,建有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融研发、生产和实践于一体的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州工学院大学科技园以及数控技术应用及装备、软件、建筑工程技术等10个校内产学研一体化中心,内设常州研究中心、瞿秋白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院等40个人文社科研究机构。 学校坚持“在服务常州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在贡献常州中提升能力”的办学方略,秉承“团结、严谨、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整体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着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建有“奖、助、勤、贷、补、减”帮困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考研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学校依托企业、行业和校友资源,建立了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网络,构建了就业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当年平均签约率均在96%以上,考研录取率、出国率等逐年上升。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境外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学分互认、合作办学等领域开展合作。学校拥有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学前教育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均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学校为江苏省教育厅认定的“留学江苏”目标学校,招收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57个国家的留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省级荣誉,荣获“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市级荣誉。 当前,学校正以****思想为指引,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围绕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发展定位,推动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务实地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向着建成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数据更新于2021年9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