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

上海文科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新版)  

发布时间:2023-11-16 06:22:44

上海高考文科有哪些大学呢?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考生查询关于上海有哪些比较好的文科大学?本文小编带你一起了解关于2019年上海比较好的文科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层次类型网址
01 复旦大学211.985教育部上海市本科综合http://www.fudan.edu.cn/
02 同济大学211.985教育部上海市本科综合http://www.tongji.edu.cn/
03 上海交通大学211.985教育部上海市本科综合http://www.sjtu.edu.cn/
04 华东理工大学211教育部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ecust.edu.cn/
05 东华大学211教育部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dhu.edu.cn/
06 华东师范大学211.985教育部上海市本科师范http://www.ecnu.edu.cn/
07 上海外国语大学211教育部上海市本科外语http://www.shisu.edu.cn/
08 上海财经大学211教育部上海市本科财经http://www.shufe.edu.cn/
09 上海大学211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综合http://www.shu.edu.cn/
10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usst.edu.cn/
11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hmtu.edu.cn/
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ues.edu.cn/
13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农林http://www.shfu.edu.cn/
14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医科http://www.shutcm.com/
15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师范http://www.shnu.edu.cn
16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政法http://www.ecupl.edu.cn/
17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本科(民办)综合http://www.gench.com.cn/
18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政法http://www.shupl.edu.cn/
1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it.edu.cn/
2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hspu.edu.cn/
21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dju.edu.cn/
22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理工http://www.shiep.edu.cn
2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市上海市本科财经http://www.shift.edu.cn/
24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财经http://www.shfc.edu.cn/
25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
http://www.shpc.edu.cn/
26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体育http://www.sus.edu.cn/
27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艺术http://www.shcmusic.edu.cn/
28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艺术http://www.sta.edu.cn/
29 上海商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财经http://www.sbs.edu.cn/
30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本科(民办)综合http://www.sandau.edu.cn/
31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总署上海市本科综合http://shanghai_edu.customs.gov.cn
32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本科(民办)艺术http://www.siva.edu.cn/
33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上海市本科医科http://www.sumhs.edu.cn/

复旦大学

筚路蓝缕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校名撷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两句中的“复旦”二字,本义是追求光明,寓含自主办学、复兴中华之意。马相伯、严复等先后担任校长。1913年李登辉开始担任校长,一直到1936年。在他长达23年的校长任内,复旦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商科、经济、新闻、教育、土木等应用型人才闻名的、有特色的私立大学,形成了从中学到研究院的完整的办学体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部分师生在吴南轩校长带领下,辗转内迁重庆北碚(渝校)。1941年增设了农学院。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1942年元旦复旦由私立改为国立,全称为国立复旦大学,吴南轩、章益先后出任校长。1946年夏,渝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与沪校合并,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两次腾飞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复旦。军管会任命张志让、陈望道担任校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1952年2月,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成立,李正文任书记。1952年8月至9月,华东地区进行院系大调整,复旦大学成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全国重镇,奠定了后50年学科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师资基础。

1954年,杨西光出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956年复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五六十年代,杨西光、王零领导的学校党委支持校长陈望道狠抓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系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期间,复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都有瞩目的长足发展,形成了有特色的学科高原。1949?1966年,复旦培养的学生中有70余人日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1958年“大跃进”,复旦大学理科新建了计算数学、力学、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新专业。此前,文科重建了法律系、哲学系。这些新专业的创建,标志着复旦开始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综合大学之路。1959年,复旦大学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66年到1976年,复旦大学成为“文革”的重灾区,教学科研受到重创。

1977年,复旦大学恢复招收本科生,次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78年,苏步青出任校长、党委委员,夏征农出任党委第一书记,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同时倡导民主办校,推动思想解放运动。1983至2011年,谢希德、华中一、杨福家、王生洪、杨玉良先后出任校长,盛华、林克、钱冬生、程天权、秦绍德、朱之文先后出任党委书记。

跨越发展

1984年,复旦大学成立研究生院。同年,再次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1993年2月,复旦大学提出了“追求优质,争创一流,明确复旦作为高校国家队的坐标位置”的发展大计,并逐步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通过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提出了在21世纪初期,将复旦大学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科技成果转让和高规格决策咨询的中心和基地,成为学术思想活跃、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精神面貌健康奋发、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此后十年制定了发展蓝图。1995年5月22日,*江泽民为复旦大学题词:“面向新世纪,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1999年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定共建复旦大学的协议,复旦成为“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华诞。时任*、*、中央*胡锦涛发来贺信,希望复旦大学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为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0余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