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相关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稳与进之间的再平衡上。相比2016在稳增长上倾斜更多资源,2017年最大的变化或将是政府在改革上的提速。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2017政府工作报告亮点,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2017政府工作报告亮点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同时要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国企改革等多项领域取得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2017年的经济走势将会如何?如何理解6.5%的GDP目标增速?金融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管控?房地产行业后市如何?人民币汇率将有怎样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各位专家对以上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民生放首位,不重增长重就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将民生放在首位,将就业、医疗、环保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满意度的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时不再追求过高的速度,而是立足于就业。6.5%的GDP增速目标是高还是低?衡量的标准很明确,那就是要解决1100万新增就业问题。理论上讲,要实现这一经济增长目标,必须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当前主要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动辄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国出口增长难度较大,这就意味着消费和投资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在引导消费和刺激投资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必须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应该进行力度足够的减税减费,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将投资率从个位数恢复到两位数,焕发投资引擎功能。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保障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降低居民家庭的被动储蓄率,尽快释放出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动能,稳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IMI学术委员、IMF亚太区原副总裁曾颂华: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将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出现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即将跨越刘易斯拐点。这是一个国家从劳动富余转向劳动短缺的时间点。最近的IMF的研究发现,根据目前的趋势,刘易斯拐点将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出现。亚洲“四小龙”曾经面临这一转型,并最终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改革和企业家创新,这些经济体转型成为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证明了劳动短缺经济将拥有更高的工资水平,这些经济体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中国也可以通过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过的全面改革来应对这一转变。

在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特别受影响的是那些与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它们要么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要么主要满足中国的最终需求。但随着中国向价值链上游移动,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断缩减,这会为低收入国家带来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消费和服务为增长动力的转变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机会,这些贸易伙伴可以抓住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新市场。未来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高收入的消费者,那些针对这部分人需求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将因此获益。

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基建投资和政府开支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

内地经济在筑底回稳的同时,仍然面对一定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内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增加基建投资的建设和政府开支成为了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总体来看,2017年内地当局的政策回旋空间较大。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维持于3%的水平,并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未来,财政政策料将透过两大方面来支持经济:一是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二是推广PPP模式,进一步放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市场淮入,运用PPP模式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道等薄弱环节建设。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完善财税配套政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支出187,841亿元,差额为28,289亿元,相当于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较预算财政赤字目标21,800亿元,增加6,489亿元。必须注意财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相减得出的结果,还要考虑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2017年,上述6,489亿元为全国财政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预算资金,以及动用的结转结余资金,没有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赤字与预算持平,这亦有助于今年内地达成赤字率的目标。

2017年,内地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目标为12%,较去年的增长目标13%略为下调,但前者仍高于去年11.3%的增幅,而后者则低于去年12.8%增长,相信略为调低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目标更为配合内地经济既要稳增长,也要防风险和去杠杆的实际情况。考虑内地经济正在筑底回稳、生产者物价指数也结束了54个月的下跌、加上需要平衡房地产市场、人民币汇率和金融稳定等因素,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料减息和降准空间有限,政策重心倾向于去杠杆和防风险,相信未来内地当局会使用各种传统和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加强预调微调,以调节好货币闸门,如进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及逆回购操作时,亦把中标利率上调以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产生风险。相信未来货币政策总体将保持审慎和稳健,并会协调好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防风险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IMI研究员张超:“一行三会”的合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

整个报告有两个亮点。第一个是把金融防风险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前没有这么看重。从2015年开始从股市、债市到房地产的金融资产泡沫轮动,确实给经济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在房地产市场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就是资金,资金量非常大,所谓资金“脱虚入实”基本没有实现。因此预计防风险将会是2017年金融领域的主导思想。

第二个亮点是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提了出来。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一个悖论,以前没有通过网络平台作为金融的媒介。互联网金融刚出现时,大家认为是新兴的方向,整个行业也是野蛮式发展,因此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资质和监管缺失,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就隐含了非常大的风险。

这次报告还有一个应当重点关注的地方,就是关于“一行三会”的问题。目前来看,“一行三会”的合并还不是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从人民银行内部,到商业银行坏账、险资举牌、券商运营相关等等问题的出现,说明目前中国金融防风险的局势还十分严峻,在这么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下,进行“一行三会”合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会出现人事的空档期。不过,“一行三会”的合并不一定要是形式上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第一步是人民银行牵头开始组织跨部门监管,共同打击政策套利。而以前则是以促发展为首要目标,就是不断地抢地盘、争夺话语权。

因此“一行三会”的合并不在于形式上,而在于与监管严格化、趋势化和货币政策紧缩化的协调配合,这也是抑制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今年应该看不到 “一行三会”形式上的合并,但能看到监管机构更加协调统一,我认为这实际上对中国金融的健康发展更有效。

IMI研究员熊园:增长底线会守住,目标下调无需悲观

一、“今年GDP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意味增长底线会守住,目标下调无需悲观,仍将表现为L型。

2017年GDP增速目标定在6.5%左右,与市场普遍预期一致,而“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表述尚属首次,并强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如此定位,体现了两大含义:一方面,对接2020年GDP倍增目标, 6.5%的合理增长底线还是需要守住(虽然未来四年只需6.4%年均增速即可);另一方面,由 2017年“6.5-7.0”下调至“6.5左右”无需悲观。事实上,包括人民银行、发改委、商务部、IMF、世界银行等部门或机构过去两三月内均对2017年中国和全球的经济环境相对乐观。继续往后看,中国经济仍将表现为L型发展,即增长可以稳住、不会失速,也不会掉出“合理区间”。同时,也如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二、地产调控不会放松,但调控力度没有想象中的紧,今年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和时点会比预想的要好。“开弓没有回头箭”。透过报告,没有看到地产调控会放松的迹象,但也可窥见调控力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意味着今年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幅度和时点会比预想的要好。

其一,本次报告强调“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并未否定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月初召开的第15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一致,即“要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因此,今年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其二,报告指出“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结合刚结束的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由于三四线城市存在去库存问题,银行在信贷政策上也应予以考虑”的最新表态来看,报告提出的“因城施策去库存”直接体现为鼓励和支持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其三,报告指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意味着一、二线热点城市将从供给端发力,土地供给和新房供应都会增加,这也是“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的体现。

三、“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2017年M2和社融余额的增长目标分别较2017年下调1个百分点至12%”,表明在“脱虚向实”和去杠杆大背景下,货币政策边际趋紧,货币供给将有实质性收缩,以债市为代表的“虚”部门流动性将总体偏紧。

一方面,字面上理解,将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式修改为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属于顺应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鉴于此前央行行长助理的署名文章和央行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均指出,近年来“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2017年货币政策虽然中性,实质是边际趋紧的。

另一方面,从数字上看,12%虽然高于2017年11.3%的实际增速,但与其对标的是2017年13%的目标增速。一般认为,合意的M2增速等于"GDP增速+通胀水平+2%-3%的弹性空间”,目标增速与合意增速的缺口大小可以更好反映货币的实际宽松程度。由于2017年通胀中枢大概率要高于2017年,而GDP增速相对2017年只是微降(实际上可能会接近),意味着2017年M2目标增速与合意增速的缺口将由过去三年5%左右降至2%-2.5%,这说明 2017年货币供应将有实质性收缩。考虑到“脱虚向实”和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大背景,以债市为代表的“虚”部门流动性将总体偏紧。

IMI副研究员、民生证券研究院海外研究主管张瑜: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的可能性不高

报告关于汇率有三点值得留意。首先,从过去十年的工作报告和当年汇率机制的整理来看,2017年扩大波动区间的可能性不高,从过往经验来看,报告中明确提及才会有所动作,没有提及的年份都没有。2012年报告中“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于是当年4月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至双向1%;报告中“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当年3月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至双向2%。

其次,即便存在汇改时点选择有所不当的问题(2015年股灾后仅两个月就实行了汇改),但决策层对于人民币纳入SDR的战略意义认可度依然很高,总结上一年汇率机制时连续两年提及SDR,2017年报告中提及“人民币加入SDR”,今年报告提及“人民币正式纳入”。

最后,现在人民币贬值压力释放高峰已经过去,换言之,人民币最悲观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当下汇率机制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国际化或重回战略位置,加上今年5月一带一路峰会的高调召开,人民币国际化也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