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心得

教师学习三项机制心得体会

摘要: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三项机制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一)

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mda

sh;党和国家最高层级的会议上,作出这样的部署,以及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受到舆论的“热捧”,是理所当然的。它表明,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正一步一步迈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新境界。这是反腐败斗争的大势所趋,也契合了社会公众的新期待。

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反腐建设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相当一批“老虎”和“苍蝇”受到惩处。应当说,反腐成果巨大,而且影响深远。

但也正是很多腐败案件所涉及的

贪腐官员,级别之高、分量之重,所呈现出的贪腐行为之乱,在民间视角下,“越反越腐”的疑虑自然喷涌。由此,几乎每一个重大贪腐个案的曝光,以及它呈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荒唐情节”,都对公众的反腐信心,是一个打击或者挫伤。在贪腐和反腐仍成“胶着”态势的背景下,怎样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高发势头,已成官方和民意都要面对、必须回答的严峻课题。

标本兼治,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党治国理政过程中,对待问题和难题的一个常识性“动作”。治标不治本,往往功亏一篑。但什么是“标”,什么是“本”?就反腐倡廉而言,“标”就是个案,就是露头的贪官。“本”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具体来说,就是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三项机制,涵盖预防、惩治、教育、自律、监督等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它就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顶层设计”。

让贪官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才能构筑反腐败无缝的、牢固的“防火墙”。而这,正是长期以来公众的呼声,舆论的期待。反腐“三项机制”,也正是对公众呼声和期待的响亮回应,对腐败轨迹和反腐斗争规律的自觉把握。在这个意义上,构建“三项机制”,必将最大限度提升公众反腐信心,受到全社会的拥护与支持。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二)

陕西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意味着省委在把脉陕西发展的背后,正在把人才培育和机制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关键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可谓给干事创业之士注入了“强心针”、注射了“兴奋剂”、吃下了“定心丸”,必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全新活力和组织保障。但是,笔者认为,推进“三项机制”的关键还是要让其实践中落地生根。

“老陕爱参观,回来不动

弹”,这句流传甚广、颇具讽刺意味儿的调侃,确实也或多或少的反映出、至少包括笔者在内一些干部的行为习惯。陕西人留守着八百里秦川厚土、在意着十三朝辉煌古都、陶醉于纯天然省粹秦腔,加上普遍存有“洋芋糊涂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生存习惯,以及秦楚交融、秦巴杂汇,以及制度文化与汉水情怀之间的激烈碰撞,让我们既没有生成放眼世界的创业大气,也没有造就无为思辨的文化底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一令人极其困惑却又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面对新生事物心潮澎湃,回到现实却了无冲动;面对发展机遇感慨万千,遇到困难却裹足不前;面对热点难点思绪难平,遭遇阻力却一筹莫展;面对群众滔滔不绝,见到领导却低头不言;面对成绩谈笑风生,说到责任集体失声;面对利益冲锋陷阵,谈到担当缩头推诿……。就是这些平时看似见怪不怪的种种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让“绝对不让老好人吃亏”的政治承诺变成了“老好人绝对吃亏”的流行规则,让“绝对给干事的人留舞台”领导讲话的变成了“留在舞台上的人基本上不干事”的社会定律,让“绝对不给溜须拍马之人以机会”的拍胸陈词变成了“机会绝对是留给溜须拍马之人”慷慨奉送等社会乱象,让潜规则代替了明规则的结果,往往把干事创业之士拒于“圈子”之外,导致党和国家及人民的形象、事业、利益受损。

根除这些“顽疾”的“猛药”就是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推进“三项机制”,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核心在旷日持久、关键在落地生根。

一是单位带头。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单位在布置重要工作任务时,往往先是做出干部只负责干事,出问题了有组织兜底,并许之以优厚的待遇、级别、提拔等庄严承诺,让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认为遇到了知音,挺身而出为单位干事。但是,干部在干事中遇到失误、不公正或是遭到误解、诬陷时,单位总会推三阻四让这些干部找东找西就是找不着单位,更有甚者还会来一句自己处理好、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了单位声誉的训诫,这些干部此时已经心灰意冷。最后,由于单位换帅,新任到后一般都会否认前任,新任新政自会聚集一批新人。因为这些敢于担当的干部在落实前任决策时出现过失误,便被一棍子打死,甚至还会被划成前任阵营遭到排挤,这些干部的一辈子就被这样轻松断送。因此,在推进“三项机制”的实践中,各级单位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ldqu

o;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干部、选人用人上要本着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决把“三项机制”挺在前面,把这个相互衔接、密切配套,系统科学、便于操作的制度链条贯穿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机制的统筹、教育、制约、惩戒、规范、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彻底改变有些单位那种事前重压、事中逃避、事后无关的管理格局,让广大干部始终有激情干事、有信心办事、有动力成事。

二是领导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无论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都是这个单位的主心骨。领导的一言一行决定着这个单位的精气神。但是,由于一些领导缺乏办大事、成大事的胸怀和格局,缺乏聚则成、散则败的包容和理解,善于把迎合作为判断,喜欢把喜好作为准则,乐于把权力当作权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容不得半点棱角、听不进半句建议、受不得半点委屈,在自己的决策领域如有半点“杂音”,便会给干部穿小鞋、设障碍,甚至于在关键时刻来个阴招,让身边的干部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这样的领导长期当道,何谈工作,哪来事业?因此,领导必须在推进“三项机制”中发挥示范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头干事、带头创新、带头攻坚、带头克难,用自己的行动和实绩感染、培育各级干部形成干事创新的行为习惯,为实现追赶超越持续发力。

三是干部实践。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干部,关键要干。可是一些干部不在“干”字上做文章,却往往在“部”字上下功夫,统筹部署、设法进位。如研究上级干部的喜好,模仿上级干部的打扮,亲近上级干部的家眷,揣摩上级干部的心思等等,千方百计进入上级干部的视线、赢取上级干部的信任,而对待同事阳奉阴违、诡计多端,人前满口道义、背后扯筋使绊,对待群众置之不理漠然相待,对待事业上蒙下骗钻营过关,成绩面前从不放过、责任面前全身而退,逼真演绎着“干的不如看的”,官不大僚不小,权不大势不小。长此以往,干事的越来越少,投机的越来越多,这些干部最后倒是自己舒服了也心想事成了,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就搁浅了。所以,推进“三项机制”,重在干部实践。只有各级干部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干人民之所干,在“两学一做”中把自己摆进去,爱党爱国爱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就一定能够在落实“三项机制”中奋发有为、实现价值。

四是社会监督。推进“三项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在严守法纪制度底线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实现思想革命,进而调动全省干部干事创新的积极性,为三秦人民谋福祉。但是,由来已久的固化思维很难打破,久已成局的僵硬模式很难摧毁,无为而治的懒政观念很难改变。如“我妈是我妈”的证明还在开具,“今天网络坏了”的借口还在发生,“摄像头遭到损坏”的理由还在上演,“这是领导交代”的强硬还在逞威,而这些久拖不决、久治不力、久而成习的社会怪相一经曝光,解决起来的速度甚至超过世界冠军刘翔。因此,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推进“三项机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敞开大门通风、推开窗户透气,把阳光、规范、公开、透明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发挥人民群众、各个层面、各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让能干的有市场、让投机的靠边站,让创新的有舞台、让守旧的看热闹,让成事的有位置、让平庸的退出来,让新制度带来新自觉、新自觉带来新变化、新变化带来新发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