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受绳则直,剑磨砺则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当务之急是不折不扣贯彻新规定、落实新规定、执行新规定,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精选一
近日,陕西出台政策,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项机制衔接配套,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听到这个消息,让我们觉得这是特别可行的,尤其是在最基层的我们,确实深有体会。
三项机制是改革的关节点。建立干部
激励、容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给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让为官不为者让位。“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三项机制真是一剂良方,很及时,也非常有必要。”激励机制既能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又能提高干部工作效能;容错机制既能让干部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又能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能上能下机制既能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三项机制是创新的保障。当前一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不够全面,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的消极心态在干部队伍中依旧存在,并呈现蔓延之势,更有甚者奉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建立三项机制,就是要鼓励干部创新、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提振干部士气,为大胆创新者松绑、为锐意改革者护航、为敢想敢干者撑腰,形成奋勇争先干事创业氛围。”尤其对于基层的工作来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员少、事情多、责任大,精力容易分散。 “三项机制”解决了年轻干部不敢、不愿去基层和基层干部流不动、不愿留、不安心的问题。
“加强激励关爱,是让想干事的有激情;要合理容错纠错,是让敢干事的有底气;推动能上能下,就是让不干事的腾位子。”在基层更是如此。“三项机制”让老实人不吃亏,他消除了干事的反而得不到重用,不干事的确不会犯错的现象。它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公平,也让我们在进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三项机制” 在村里也更是能用的上,它的实行,让有人偷懒的现象逐渐减少,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现象逐渐增多。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精选二
随着反腐败和作风建设持续深入,一些政治信仰不坚定、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的干部开始出现庸政懒政的现象,有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的混日子心态,有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无为之举,针对这些现象,陕西省出台了“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无疑是提振党员干部信心的一剂良方。
“三项机制”分别是奖励机制,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奖励机制方案是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各级干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的主要依据,还明确提出奖金分配方案由各市(区)、县(市、区)制定,奖金应发放到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能吃草,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极大
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容错纠错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它的建立是给干部干事创新买份“意外保险”,为了让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愿干事、想干事、敢干事;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这样的干事创业环境才有精气神,这不仅可以弥补干部管理中退出机制的缺位,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三项机制”的出台是提振党政干部信心的一剂良方,是针对出现的干部庸政懒政的现象,这样的‘三管齐下’治懒奖勤机制一旦落实,将让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职务不能靠‘保’、日子不能靠混,也让众多清正廉洁、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卸下思想包袱、勇谋善为,敢啃‘硬骨头’,让干事创业的领导干部真正敢作敢为,有所作为。然而这些机制还必须要落实下去,否则纵有千条万条,不去落实就是‘白条’,只有正真落实,才能实现“三项机制”的自我价值,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环境。
三项机制心得体会精选三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新规定的颁布,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无不积极点赞。
“干部任职终身制”和“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前苏联斯大林时期政治模式的产物。其典型的特点是:一方面,干部一旦任命就要干到退休,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一旦上任就不退休;另一方面,干部达到某一职务或某一级别,只要不犯严重的政治性错误和涉嫌违法犯罪,组织就不能免职、撤职和降职使用,工作到见“马克思”那一天。长期以来,我国也借鉴和实行这一干部人事体制,在不同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弊端日益凸显。诚然,一个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这是自然法则。“干部任职终身制”和“干部能上不能下”,不仅违背自然规律,有损人民意愿,也践踏民主法制。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亲自倡导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为改革开放和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依然存在。 “干部能上不能下”弊端很多,一些人把当干部视为“保险箱”,“只要进了干部门,干好干坏都是党的人”,终身就有了保障;一些人没有当干部之前拼命干,一旦进入干部行列,工作干劲减一半,激情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减退,特别是在提升无望、晋级难进的时候,标准降低,意志衰退,有的怪话连篇、牢骚满腹,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搞权钱色交易;一些领导干部抱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心态,有政不为、尸位素餐,甚至滑向贪污腐化堕落的深渊;一些单位干部超编、领导超配高配突出,干部任用长期陷入“论资排辈”的窠臼,还容易滋生腐败。解决这些问题阻力很大,难度很大。其症结在于“干部能上不能下” 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干部队伍良莠不齐、行政效率低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反腐败、持续反“四风”,全面协调推进“四个战略”布局,为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带来了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次中央制定和实施《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反映了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严三实”的实际行动,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呼声、解决党员干部庸懒散怠和领导干部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木受绳则直,剑磨砺则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当务之急是不折不扣贯彻新规定、落实新规定、执行新规定,切实从严管好用好领导干部。各级党委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把那些忠诚、干净
、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谱写党的建设新篇章,开创从严治党新局面。